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溪
唐 胡曾 咏史诗 武陵溪 一溪春水彻云根,流出桃花片片新。
唐 杜荀鹤 访蔡融因题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唐 王贞白 云居长老 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冰。
唐 陆龟蒙 紫溪翁歌 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
唐 陈陶 竹十一首 其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唐 翁承赞 题景祥院 一溪拖碧绕崔嵬,瓶钵偏宜向此隈。
唐 栖白 送王鍊师归嵩岳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
宋 杨万里 初夏三绝句 其三 只道一溪无十里,为谁百屈更千盘。
宋 陆游 初春欲散步畏寒而归 一溪水浅梅枝瘦,四野云酣雪意骄。
宋 方岳 次韵閒中 老子只凭双脚健,梅花相对一溪寒。
金 李俊民 吴神 箫鼓下山人渐远,晚风吹起一溪云。
金 段继昌 一溪 一溪流水走青蛇,春在江边渔父家。
元 华幼武 题阳山顾碧溪诗卷 一溪春水连天碧,肯著孤舟载月分。
宋 方回 残春感事十首 其四 登高高处望,万嶂一溪横。
元 宋无 山中 半岭松声樵客分,一溪春草鹿成群。
元 张翥 浮山道中 一溪春水浮黄颊,满树暄风叫画眉。 ——《骈字类编》
唐 杜荀鹤 访蔡融因题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唐 王贞白 云居长老 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冰。
唐 陆龟蒙 紫溪翁歌 一溪之石,其居平也席,吾劳以息。
唐 陈陶 竹十一首 其七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唐 翁承赞 题景祥院 一溪拖碧绕崔嵬,瓶钵偏宜向此隈。
唐 栖白 送王鍊师归嵩岳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
宋 杨万里 初夏三绝句 其三 只道一溪无十里,为谁百屈更千盘。
宋 陆游 初春欲散步畏寒而归 一溪水浅梅枝瘦,四野云酣雪意骄。
宋 方岳 次韵閒中 老子只凭双脚健,梅花相对一溪寒。
金 李俊民 吴神 箫鼓下山人渐远,晚风吹起一溪云。
金 段继昌 一溪 一溪流水走青蛇,春在江边渔父家。
元 华幼武 题阳山顾碧溪诗卷 一溪春水连天碧,肯著孤舟载月分。
宋 方回 残春感事十首 其四 登高高处望,万嶂一溪横。
元 宋无 山中 半岭松声樵客分,一溪春草鹿成群。
元 张翥 浮山道中 一溪春水浮黄颊,满树暄风叫画眉。 ——《骈字类编》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动-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屋 wū《國語辭典》
屋 [ wū ]
名- 房舍。如:「茅屋」、「住屋」、「房屋」。
- 房间。如:「这屋子光线充足。」
- 车盖。《文选·张衡·东京赋》:「輹弩重旃,朱旄青屋。」《辽史·卷五五·仪卫志一》:「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
- 帐幕。《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墨子·节葬下》:「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通「幄」。
豆花 dòu huā
(1).指豆类植物开的花。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大豆》:“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唐 许浑 《题韦隐居西斋》诗:“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豆棚闲话·渔阳道刘健儿试马》:“只有扁豆一种,交到秋时,西风发起,那豆花越觉开得热闹。”
(2).方言。即豆腐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雪嫩的豆花--这和豆腐一样的制作,是比豆腐还要简单,还要好吃。” 岚云 《逐渐消失的行业》:“虽可吃到甜咸加料的豆花,却不如挑担而来的姜汤豆花味美。”参见“ 豆腐脑 ”。 ——《漢語大詞典》
(2).方言。即豆腐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雪嫩的豆花--这和豆腐一样的制作,是比豆腐还要简单,还要好吃。” 岚云 《逐渐消失的行业》:“虽可吃到甜咸加料的豆花,却不如挑担而来的姜汤豆花味美。”参见“ 豆腐脑 ”。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