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

李贺唐代〕《杂曲歌辞。神仙曲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晴时笑语闻空虚,
斗乘巨浪骑鲸鱼。春罗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犹疑王母不相许,
垂露娃鬟更传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鹤羽冲风不如使青龙

鹤羽(鶴羽)hè yǔ
鹤的羽毛。喻指雪花。 宋 葛长庚 《贺新郎·咏雪》词:“恰自 江 南消息断,纔此六花飞舞,最好是鹅毛鹤羽。” 清 傅衡 《一丛花·为葆芝岑方伯画梨云独览并题一阕》词:“门前昨夜月溶溶,酿出玉玲瓏,层层叠叠山山里,遥看似,鹤羽凌空。”  ——《漢語大詞典》
冲风(衝風)chōng fēng
(1).暴风;猛烈的风。《楚辞·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衝风起兮横波。”《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 鲁 縞;衝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可谓善料微景於形外,覿坚冰於未霜,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北齐书·慕容俨传》:“须臾,衝风欻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 唐 杜甫 《枯柟》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2).顶着风;冒着风。 宋 梅尧臣 《西湖对雪》诗:“著物偏能积,衝风不得还。” 清 钱谦益 《乙丑五月削籍南还》诗之九:“单舸衝风滞 楚州 , 淮阴 南下又无舟。” 清 何耳 《燕台竹枝词·硬面饽饽》:“深夜谁家和麵起,衝风唤卖一声声。”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1.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2.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3.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4.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5.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6.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7.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8. 姓。如金代有海里。
  1.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1.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2.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1.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2. 晚:~到。~暮,~早。推~。延~。
  3. 姓。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1.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2.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4.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5.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6.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7.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1.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1. (一)​、
  1. 之又音。
青龙(青龍)qīng lóng
(1).即苍龙。四灵之一。古时以为祥瑞之物。《淮南子·览冥训》:“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宋书·符瑞志上》:“ 武王 没, 成王 少, 周公 旦 摄政七年……乃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 河 ,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 洛 ,亦如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五:“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 蓬莱 归路长。”
(2).喻指长而虬曲的青色物。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仇兆鳌 注:“青龙,用 费长房 竹杖事,切竹桥也。《楚辞》:‘麾蛟龙以津梁。’知桥可称龙。” 唐 李贺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诗:“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 王琦 汇解:“桐老故有错节,其势夭矫翔舞,有若青龙之状。”
(3).指骏马。《吕氏春秋·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 高诱 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陈书·程灵洗传》:“ 王琳 前军东下, 灵洗 於 南陵 破之,虏其兵士,并获青龙十餘乘。”
(4).东方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的总称。《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高诱 注:“角、亢为青龙。”《太平御览》卷五三九引《古艳诗》:“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琴(瑟),北斗吹笙竿(竽)。”
(5).太岁的别名。《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后汉书·律历志下》:“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万物毕改,摄提迁次,青龙移辰,谓之岁。”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原注:“星纪躔次之义。” 清 龚自珍 《伪鼎行》:“皇帝七载,青龙丽於丁。”
(6).东方之神。 晋 葛洪 《抱朴子·感应》:“﹝ 老君 ﹞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元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朱雀、元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云笈七籤》卷二五:“尊神千千万万,在吾左右;左有青龙名 孟章 ,右有白虎名 监兵 ,前有朱雀名 陵光 ,后有玄武名 执明 。” 洪深 《赵阎王》第八幕:“左青龙,右白虎,云凉佛前心,玄火神后心,先请天王将,后请黑煞神。”
(7).指左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入到里面,便去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
(8).赌局名目。玩押牌宝(赌博的一种)时,赌徒围在四方,做庄的人叫“庄家”,庄家对面称天门;右面称人,亦称白虎;左面是“地”,亦称青龙。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参阅 鲁迅 《书信集·致山上正义》
(9).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木德王者的瑞兆。《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 夏 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
(10).常与“白虎”对举,用以表示一对相生相克的事物或概念。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正是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料。”
(11).指吉地。《天雨花》第十八回:“摆齐仪仗出门行,青龙吉地来转过。”
(12).传说 伏羲氏 时春官的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龙师名官”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13).即青龙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於东厢,象舆婉蝉於西清。” 吕向 注:“青龙、象舆,皆车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参见“ 青龙车 ”。
(14).指舰船。(1)战舰名。即青龙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排青龙之战舰,鬭飞燕之船楼。”《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樊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将青龙八十艘於 白下 游弈,以御 六合 兵。”参见“ 青龙舰 ”。(2)用青色髹漆的龙舟。 唐 沈佺期 《三日梨园侍宴》诗:“画鷁中流动,青龙上苑来。”《花月痕》第九回:“却好亭外一条青龙,一条白龙,轰天振地的抢标。”
(15).饰青龙图像的军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陈澔 集说:“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为旗章。”《吴子·治兵》:“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
(16).道教指炼丹之物丹砂汞之属。 唐 吕岩 《五言》之十四:“青龙精是汞,白虎水为铅。”《云笈七籤》卷六九:“丹砂者,是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而居清玄,緫御万灵,动之则离体,定之则乾成,能变化者,故号曰青龙。” 宋 苏轼 《赠陈守道》诗:“白虎化坎青龙离,锁禁姹女关婴儿。” 查慎行 注:“本集《寄子由龙虎坎离之説》:‘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於肾而肝藏之,坎之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於心而肺生之,离之物也。’青龙属东,白虎属西,此其正也。”
(17).即龙章。指佛教经典。因梵文字形如龙之蟠曲,故称。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诗:“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18). 唐 时所置九宫神坛的西北神坛名。《旧唐书·礼仪志四》:“请於京东朝日坛东,置九宫贵神坛……东南曰 招摇 ,正东曰 轩辕 ,东北曰 太阴 ,正南曰 天一 ,中央曰 天符 ,正北曰 太一 ,西南曰 摄提 ,正西曰 咸池 ,西北曰 青龙 。”
(19).剑名。 清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 孙权 之六剑:白蛇、紫电、辟邪、流星、青龙、玄蛟。”
20.青菜的别名。 清 赵翼 《儒餐》诗:“儒餐自我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自注:“俗以豆腐青菜为青龙白虎汤。”
21.山名。在今 南京市 东南。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 白鷺 映春洲, 青龙 见朝暾。” 仇兆鳌 注:“《江南通志》: 青龙山 ,在 江寧府 上元县 东三十里,山产石甚良,土人取为碑础。”
22.水名。在今 上海市 青浦县 北。 三国 吴 孙权 于此造青龙战舰,因名。近江有 青龙镇 , 宋 韩世宗 尝驻军于此,以御 金 兵。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松江府》。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