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辛弃疾宋代〕《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庄生达者山林皋壤哀乐忘怀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庄生(莊生)zhuāng shēng
即 庄周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庄生 有乘时鹊起之説。”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天地 庄生 马,江湖 范蠡 舟。”  ——《漢語大詞典》
达者
通达事理的人  ——《整理自网络》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12. 平分,一半:~开。
  13. 搀和(多指液体):~水。
  14. 量词,双:一~鹦鹉。
山林 shān lín
(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山林民可入,魍魎莫逢旃。”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咱们社里还有副业、有水利、有山林、有菜园、有牲口……每部门都得有正副负责人。”
(2).借指隐居。 南朝 梁 沈约 《与谢朏敕》:“尝谓山林之志,上所宜弘。” 宋 苏轼 《王安石赠太傅制》:“方需功业之成,遽起山林之兴。”《宋史·种放传》:“ 种放 , 河南 洛阳 人也……每往来 嵩 华 间,慨然有山林意。”
(3).指隐居之地。 明 都穆 《谭纂》卷上:“ 洪熙 初年, 仁庙 尝幸 文渊阁 ,间公曰:‘今山林亦有人乎?’”
(4).园林。《汉书·东方朔传》:“ 竇太主 曰:‘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觴上寿,娱乐左右。’”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公主园中有山,谦不敢称第,故託山林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四:“词赋工无益,山林跡未赊。”
(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明 代与“台阁体”相对。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  ——《漢語大詞典》
皋壤 gāo rǎng
亦作“皐壤”。 泽边之地。《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皐壤摇落,对之惆悵;歧路西东,或以歍唈。”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金 元好问 《看山》诗:“皋壤与山林,使我欣然歟。我生天地间,託宿真蘧庐。”  ——《漢語大詞典》
哀乐(哀樂)āi yuè
悲哀与快乐。《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懟之情,一於诗见之。” 清 顾炎武 《路光禄书来感叹成篇》诗:“中年早已伤哀乐,死日方能定是非。”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十多个县分的城镇……给我留下人事哀乐景物印象。”
哀悼死者的音乐。 巴金 《怀念萧珊》一:“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 穆青 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电台突然播放出不祥的哀乐。”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忘怀(忘懷)wàng huái
(1).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词:“君看 庄生 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元 张昱 《西山亭留题》诗:“英雄有恨餘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 白知时 在迈过贞女坊,奔上马路时,是这样为他同姓的古女叹息,把自己的命运倒暂时的忘怀了。”
(2).忘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 佛印 禪师,他説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 程一郎 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 《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萧颖士 ﹞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 杜亮 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无拘无束。 宋 苏轼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嶠,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