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快活三】三门外大会垓,两廊下闹埃埃。

未知作者元代〕《杂剧·小张屠焚儿救母

楔子

(外末上,开)老夫王员外便是,家住在汴梁西北角隐贤庄居住。家中有万贯钱财。有个孩儿,唤做万宝奴,一家儿看成似神珠玉颗。我不合将人上了神灵的纸马,又将来卖与别人还愿。我卖的是草香水酒,似我这等瞒心昧己又发迹,除死无大灾。(下)(正旦上,开)老身是张屠的母亲,得了些症候,看看至死,不久身亡。叫张屠孩儿来,我想一口米汤吃。(正末上,云)自家张屠的便是,街坊每顺口叫我做小张屠。娘儿两个,开着个肉案儿。母亲自二十上守寡,经今六十二岁。不想十五日看灯回来得病,渐加沉重,想口儿米汤吃。大嫂,家中无米,将棉袄我去王员外家当去。(外旦云)这袄子是故衣,只值二升米。你将去如珍珠一般,休要作贱了。(下)(正末唱)

【仙吕】【端正好】我则待积阴功,他则待贪财物。咱两个利名心水火不同炉,全不肯施财周济贫民苦,无半点儿慈悲处。

【幺篇】便是有那金银垛至北斗待何如?当日鲁子敬谒周瑜,郭原真访亚大。将一领新棉袄,你道是旧衣服。你二升米,看承做两斛珠。不由我心劳攘,意踌躇,好教我心忙怎语。


第一折

(正末将米二升到家,云)大嫂,这米将去,舂得熟着,与母亲煎汤吃。大嫂你怎又烦恼?母亲知道,又加了病症。你放得欢喜着,母亲也欢喜。你不知道这等孝勾当!(唱)

【仙吕】【点绛唇】母亲病在膏盲,你孩儿仰天悲怆,添惆怅。母亲受半世孤孀,却怎生越划地无承望。

【混江龙】别无甚倚仗,受孤孀耽疾病受凄凉。心劳意攘,腹热肠慌。忍冻饿谁怜儿命蹇,守孤贫争敢母亲忘。常则是半抄儿活计,一合儿糇粮。看看至死,不久身亡。遇不收时月,饥俭年光。母亲眼中泪不离了枕席边,你孩儿腹中愁常潜在眉尖上。都不到一时半刻,寻思到百计千方。

【油葫芦】(云)大嫂,你学几个古人,(唱)孟氏贤达有义方,夫姓梁,常则是荆钗布袄守寒窗。为夫的,文章冠世诗书广,为妻的孝廉仁义名真响。母亲行时时亲拜复,勤勤的厮问当。便有志诚心,无半点儿虚诳。常则是朝侍奉,暮煎汤。

(云)孟光夫主是梁鸿,与他那妻无话。要我喜时,你则布袄荆钗,便是夫妇。与他夫主送饭,高高的擎着,这个便是那举案齐眉。大嫂,你省得那昏定晨省的勾当?

【天下乐】谁不待举案齐眉学孟光,怕不待开张,那里取升合粮?与人家打勤劳做生活有甚妨?怕不待时时的杀个猪,勤勤的宰个羊,觅几文邓通钱将我娘侍养。

【那吒令】住孤村小庄,无亲族当房。若母亲命亡,天那!谁人觑当。大嫂,你学取些贤孝心,我有宽宏量,休学那忤逆婆娘。

【鹊踏枝】带头面插金装,穿绫罗好衣裳,出来的毁遍尊亲,骂遍街坊。你学那哭长城送寒衣孟姜,休学那无廉耻盗果京娘。

(云)大嫂,你学二十四孝咱。(唱)

【寄生草】我虽不读《论》《孟》篇,多闻孝义章。舜子孝母天将养,郭巨埋子天恩降,孟宗哭竹天垂象。王祥卧鱼标写在史书中,丁兰刻木图画在丹青上。

(请太医科)(外末医云)我药用朱砂定心丸便可。

【醉扶归】卖弄他指下明看读广,止不过《宣明论》、《瑞竹堂》。通圣散、青龙丸、白虎汤,怎莫这般药直银七两?量这个张屠户朝无夜粮。他可怒从心上一起,可见老母亲病着床。

(云)医士说,这药用一钱朱砂引子。王员外有,他要现钱,才肯与人。(正旦云)夫主,有俺父与我人一双,去换来。(末见外)(员外与假朱砂)(末问)朱砂有真假?(员外说)害你来俺除死无大灾。

【金盏儿】朱砂面有容光,这物色淡微黄。他那里咒连天誓说道无虚诳,恨不得手拈疾病便离床。愿母亲三焦和肺腹,五脏润肝畅。可怜见俺忤逆子,则怕妨杀俺七十娘。

(末云)大嫂,这假朱砂母亲吐了,别无救母之方。俺两口望着东岳爷拜,把三岁喜孙,到三月二十八日,将纸马送孩儿焦杯内做一枝香焚了,好歹救了母亲病好。上圣有灵有圣者!

【后庭花】我这里望东岳圣帝方,祝神明心内想。则为我生身母三熊病,许下喜孙儿做一炷香。我这里过茶汤,愿母亲通身舒畅。汗溶溶如水一江,参似冰凉。面溶溶有喜光,笑孜孜亲问当。

【青哥儿】病可却便是平生、平生模样,往日、往日形像。常言道孝顺心是人间海上方。每日家告遍街坊,谁肯惭惶?仰告穹苍,许下明香,儿做神羊。谁想道舍死回生便离床,兀的是天将傍。

【赚煞尾】(云)母亲疾病痊可,有何不喜。母亲病体万分安,你儿喜气三千丈。舍了我嫡亲子热血一腔,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我这里自参详,不由我喜笑愁忘,再不揾伤心泪两行。将孩儿焰腾腾一炉火光,碜可可一灵身丧。舍了个小冤家,一心侍奉老尊堂。


第二折

(正末扮上,开云)母亲,三月二十八将近,你儿三口儿,待往大安神州东岳庙上烧香去.说与母亲。(母亲云)你去烧香,休带喜孙去。(末云)许愿时有孙儿来,须得他同去。(母亲云)你三口儿少吃酒,疾去早来。

【越调】【斗鹌鹑】青云天宫千重,占有峰峦万朵。明晃晃金碧琉璃,高耸耸楼台殿阁。王孙每宝马金鞍,士女每香车绮罗。正遇着春昼暄,丽日和。袅春风绿柳如烟,含夜雨桃红似火。

(旦末行路科,旦问末)怎生走了几日,到不得大安神州?(末云)兀那高山便是。

【紫花儿序】闹清明莺声婉啭,荡花枝蝶翅蹁跹,舞东风剪尾娑婆。你看那车尘马足,作戏敲锣,聒耳笙歌,不似今年上庙的多。普天下名山一座,壮观着万里乾坤,永镇着百二山河。

(末扮王员外,云)我每一年三月二十八,去大安神州做一遭买卖。到那里卖与人的纸钱。上了神灵,我又将卖。我又有一个孩儿叫做万宝奴,我一家儿看成似神珠玉颗。行好的倒无钱,又无儿女,但我瞒心昧己,倒有钱又有儿。我看来除死无大灾。(正旦末云)俺三口儿来到三门下,宵歇一宵,明日早晨还愿。(外末上)吾是炳灵公,这位是崔府君,这位是速报司。俺三位神灵,察谁是孝子,谁是忤逆之人。今有王员外瞒心昧己,不合神道,恶祸生身。城隍奉吾神令,教那急脚李能,半夜后将王员外儿神珠玉颗抱去。明日午时,去在那火池里烧死,却把孝子张屠的喜孙儿,虚空里着扮为凡人,先送与他母亲。休教人识得是神人。(下)

【金蕉叶】你去山门前潜躲,你去东廊下休来伴我。你向松阴中权且歇波,我入三门沉吟了几合。

【调笑令】别无甚献贺,为救俺母亲活,上圣!教张屠无奈何。报娘恩三年乳哺恩临大,怀耽十月娘情多。弃儿救母绝嗣,我为亲娘暴虎冯河。

【金蕉叶】恩养上谁人似我,孝名儿天地包罗。将亲娘煨干就湿都正过,四十年受苦奔波。

【调笑令】为母亲疾病可,因此上许下他,便无子息待如何。病未可,不须我,古人言,儿女最情多。

【小桃红】也是前生那世冤业多,积攒下六年祸,教他今生忍饥饿,受贫薄,为这人昧神造业天来大,也是他前生做作,故教他今生折剉,须是贫恨一身多。

【鬼三台】见神灵在空中坐,鬼使是天丁六合。炳灵公府君神像恶,速报司两鬓双皤。阔剑长枪排列多,有十王地府阎罗。上圣,金鞭指引俺孩儿,舒圣手遮罗护我。

【寨儿令】我心恍惚,面没罗。是谁人撒然惊觉我。则见圣像严恶,鬼似喽罗,排列的闹呵呵。穿红的圣体忙挪,穿青的子细评跋,穿绿的亲定夺。似白日里无差讹,元来是一枕梦南柯。

【鬼三台】那里哭的声音大,到来日只少个殃人货。儿女是金枷玉锁,你道他悲,理当合,你来朝也似他。接孩儿那人姓甚么?万人中认的是那个?你孩儿带着金钏银镯,敢远乡了神朱玉颗。

【秃厮儿】焰腾腾无明烈火,昏惨惨宇宙屯合。儿也!咱两个义绝恩断在这垛,人穰穰,闹呵呵,无个收罗。

【圣药王】寻思了半晌多,当炉不选火。一炷香天下愿心多,他那里泪似梭,则管里扯住我。报娘恩非是我风魔,火葬了小胡娑。

【尾】两行清泪星眸中堕,我这九曲柔肠刀割。弃了个小冤家凄凉杀他,存得个老尊堂快活杀我。


第三折

(正末扮急脚上,开)小人姓李名能,□州人氏。生前时曾跟磁州崔相公,相公死之后为神,封为府君,取小人做个急脚鬼。今日蒙神旨,差送孝子张屠孩儿还家。我相公的圣佑与做勾当的灵报。(诗曰)守分休贪不义财,命中合有自然来。若将巧计干求得,人不为仇天降灾。

【中吕】【粉蝶儿】富和贫天地安排,使心计放钱举债,恼神灵天祸生灾。那一个是人上人,他则待利上取利,全不想其中毒害。便休题苦尽甘来,利名场有成有败。

【醉春风】他则待人满眼本钱宽,全不想得临头天地窄,明晃晃刀山一齐排,无一个改,改。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把神灵抛在九霄云外。(末云)奉炳灵公旨,送孝子张屠儿离了神州。

【迎仙客】出神州十字街,下东岳摄魂台,奉圣帝速风早到来。积善的遇着祯祥,作恶的生下患害。哭的那厮急煎煎抹泪揉腮。张屠笑吟吟,醉里乾坤大。(外旦上,开)老身是王员外的母亲,有孩儿。吾儿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去大安神州做一遭买卖。有人来说,不见孙子神珠玉颗。我想王员外买卖上多有不合神道,折我这孙子。好去张婆婆问个信去。(下)

【石榴花】我这里入深村过长街,齐临临踏芳径步苍苔,见老娘娘低首泪盈腮。莫不是张屠的奶?说不沙鬓发斑白。元来是济贫拔富王员外,上东岳灭罪消灾。据着他心平心善心宽大,何须你烧香火醮钱财。

【斗鹌鹑】贪财的本性难移,作恶的山河易改。这小的死卫生福,逢着善战。你孩儿掘着丧门遇着太岁逢着吊客,娘莫怪责。这孩儿牙落重生,你孩儿石沉大海。

(外旦云)张婆婆,这个孩儿,是这哥哥送来?(张婆云)正是。(迎接科)

【上小楼】见个婆老人他那龙钟老态,恰便似这般殷勤接待。你孩儿吃的醉眼横斜,醉墨淋漓,倒在长街。这个小婴孩,我送来,你全家宁奈,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幺篇】一来是神明鉴戒,二来是天公眷爱。你孩儿为报娘恩,感动神灵,为母伤怀。你家私日日增,岁岁长,无灾无害,你一家儿否极生泰。(外旦云)哥,你与张屠几年朋友?

【满庭芳】俺两个深交数载,你张屠吃的前合后偃,东倒四歪。我惯曾出外偏怜客,违不过昆仲情怀。你孩儿便似病海中救出你母灾,我便是火坑中救出你儿来。他那里两手忙加额,我担着天来大利害,元来是天地巧安排。

【普天乐】问从初,添惊怪,他道我头似土块,身似泥胎。支更在金殿中,听在这事在衙门外。牌面上书神字催香赛,拂西风满面尘埃。也不是张千李牌,也不跟州官县宰,这一场恰便似鬼使神差。

【快活三】三门外大会垓,两廊下闹埃埃。非干运拙共财哀,则为他造恶弥天大。

【朝天子】你那厮最歹,直恁爱财,恰待快阎王怪。你那厮损人安己惹下祸灾,(云)说与你王员外。再休放来生债。啼哭的摘胆剜心,伤情无奈,他道除死无大灾。炳灵公圣裁,小龙王性乖,无半时摔破了你天灵盖。

【耍孩儿】你孩儿孝廉仁义阴功大,一炷香名扬四海。忠心报母世间希,美名儿动省惊台。孝顺名标入千秋万古忠良传,与媳妇儿立一面九烈三贞贤孝牌。孝名儿人都爱,姓王的祸因恶积,姓张的福已成胎。

【二煞】张家则待要称千秋万古名,王家则待要利增百倍财,见如今鬼神嫌街坊怪。王家是非海内忧愁深,张家安乐窝中且快哉。到二母直拜,张婆婆道与张屠,少饮无名之酒,王婆婆说与王员外,再休贪不义之财。

(小旦寻孩儿科)(末云)娘娘,那里有个神灵,在生时是包待制,死后为神,速报司是也。

【煞】那爷爷曾抚的社稷安,补圆天地窄。穿一领紫罗袍,手秉着白象简,腰系着黄金带。那爷爷睁双怪眼乌云黑,两鬓银丝雪练白。那爷爷威风整神通大,断阴司能驱鬼使,判南衙不爱民财。

【尾声】由你香焚满斗香,财排万斗财,归家还舍沿离寨,这早晚十谒朱门九不开。一负人烟大,止不过前山后岭,休猜做大院深宅。

(末云)张婆婆,我留下这包袱。上面有个字,交张屠看,他须认我名字。

【煞尾】要寻处无处寻,见来时难见来。你道收藏幼子无妨碍,恰便似拾得孩儿落得摔。


第四折

(旦、末回家科)(末云)大嫂,咱到家见母亲,问孩儿,说甚的好?(旦云)只说明了不见。(离大安州,下山科)

【双调】【新水令】泪汪汪心攘攘出城门,好教人眼睁睁有家难奔。仰天掩泪眼,低着揾啼痕。懒步红尘,倦到山村,入的宅门,愁的是母亲问。(旦、末到家,叫门科)(母亲问)张屠,你二口儿来了,孩儿那去了?(旦、末跪下科)

【沽美酒】迎门儿拜母亲,犹兀自醉醺醺。(云)孩儿交你哥哥者,连孙儿不见了。(唱)你似醉如呆劳梦魂,从根至本,一声声说元因。

【太平令】想母亲病枕着床时分,你孩儿急煎煎无处安身。望东岳神祠一郡,格幼子喜孙儿,火焚在焦盆,是你那不孝的愚男生忿。

(婆婆云)你二口那里有心去烧香。你吃得醉了,丢了孩儿,我跟前说谎道焚了,亏杀李能哥哥送来。怕你两口不信,叫孩儿出来你看。喜孙出来!(旦、末惊怕,跪下)

【雁儿落】听说罢唬了魂,说得我半晌如痴挣。母亲暗藏着腹内忧,打迭起心头闷。

【德胜令】这喜孙儿把火自焚了身,正日午未黄昏。皆是你媳妇严贞烈,也是你歹孩儿佯孝顺。我记得神灵,昨夜梦里传芳信:这小的久已后成人,到做了凌烟阁上人。

(母亲将包袱与张屠看)(张屠认得是神急脚李能的系腰科)(旦云)元来神灵先送将孩儿来了,俺一家儿望着大安神州东岳爷爷,将香案来。(末叫母亲云)我想这世间人,打好歹都有报应。俺都拜谢神灵来。

【水仙子】莫谩天地莫谩神,远在儿孙近在身。焚儿救母行忠信,报爷娘养育恩,劝人间爷子恩情。为父的行忠孝,为子的行孝顺,传与你万古留名。

题目炳灵公府君神怒

速报司梦中分付

正名王员外好赂贪财

小张屠焚儿救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快活三三门大会垓两廊

快活三 kuài huó sān
(1). 宋 元 方言称体胖者。 宋 张知甫 《张氏可书》:“ 邓知刚 任待制,守军器监,形貌魁伟,每以横金衒众,未尝衣衫。京师谚曰:‘不著凉衫,好个金稜快活三。’盖一时目肥人为快活三也。”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 布袋 云]将我比并着什么?[正末云]恰便似快活三恰将头剃了。”
(2).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快活三〉》。  ——《漢語大詞典》
三门(三門)sān mén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 孙诒让 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 汉 郑玄 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 孔颖达 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 鲁庄公 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 定 二年‘雉门灾’。是 鲁 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 鲁 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庙位昭穆》引 敖继公 曰:“诸侯三门库、雉,路。则库门为大门,左宗庙,右社稷。”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重以三门六衢,上輦蓾车,下不通清渠。”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 李贤 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 唐 玄宗 《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元君 六甲符。”后世行师临战,仿休、生等八门而布阵,三门所指亦同。 南朝 梁简文帝 《从军行》:“三门应遁甲,五垒学神兵。” 唐 杨炯 《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登坛拜将,授鉞行师,开《太乙》之三门,闭《阴符》之六甲。”
(5).指寺院大门。《释氏要览·住处》:“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 ,九井对 灵谿 。”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 明 何景明 《游洪法寺塔园土山》诗:“三门上岌嶪,玉柱撑云露。”
(6).泛指大门或外门。《红楼梦》第五二回:“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
(7).山名。一名 三门山 ,又名 砥柱 。在 河南 陕县 东北的 黄河 之中。其山有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三门,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山穿既决,水流疎分,指状表目,亦谓之 三门 矣。”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金 王渥 《三门津》诗:“大河 三门 险,神 禹 万世功。”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大会垓(大會垓)dà huì gāi
大会战。垓, 垓下 。 刘邦 曾率 韩信 等围 项羽 于 垓下 , 羽 败死。后因以“会垓”谓会战。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正遇着东海龙王大会垓,他共我冤仇大,将这座药师佛海会,都变做 赵太祖 凶宅。”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他曾上甚恶战场,他曾经甚大会垓,他则是劣马乍调嫌路窄。”  ——《漢語大詞典》
两廊(两廊)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十四 上真观 两廊洁寂历,中殿高巑岏。  ——《骈字类编》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闹 ( 鬧 ) nào
闹 [ nào ]
  1. 不安静:~市。热~。
  2. 搅扰:~心。~腾。
  3. 戏耍,耍笑:戏~。~洞房。
  4. 发生(疾病或灾害):~病。~事。~水灾。
  5. 发泄,发作:~气。~情绪。
  6. 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地搞:红杏枝头春意~。~元宵。
埃 āi《國語辭典》

埃 [ āi ]

  1. 灰尘、尘土。如:「尘埃」。《文选·潘安·藉田赋》:「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
  2. 量词。物理学上计算微小长度的单位。为英语angstrom的音译。一埃等于一公尺的百亿分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