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余音】情人早得同鸳帐,免使我心劳意攘,炷名香答谢上苍。

未知作者元代〕《【南吕】十样锦

【破挂真】引子忆别娇容情分浅,终朝废寝忘餐。离绪恹恹,情怀攘攘,别
后又添悒怏。
  【绣带宜春令】幽窗下沉吟半晌,追思俏的娇娘。娉婷处不弱似莺莺,娇娆
处可比双双。非奖,最堪夸他性格儿温柔,难描他身材儿生得停当。说不尽风流
可喜,万般模样。
  【太平白练序】想当日月下星前,吐胆倾心,把誓盟深讲。行思坐想,望尽
老今生,同佼攵鸾凰。谁想,蓦然平地浪波生,怎知道祸从天降。雾迷云障,被
鸨母苦死打开怨鸯。
  【浣溪啄木儿】情惨凄,添悒怏,阁不住泪珠汪汪。劳神役志镇端祥,寻思
那人情怎忘?设计施方,要见他除非是梦儿里来到我行。怜香惜玉相偎傍,尤云
雨生悲怆。被数声疏雨敲窗,散高唐春心荡漾。
  【三段鲍老催】此情怎当,罗衣尚存兰麝香。鸾笺仗托纸半纸,人何在,谩
叹息,空惆怅。恼得潘郎两鬓似霜。
  【出队莺乱啼】咱这里因因他来狂荡,他因咱痛感伤。几番欲待不思量,不
思量以后怎做得铁打心肠?江淹闷,韩生忿,怎么得咱家闷?千般恨才离了心上,
又早来蹙在眉尖。天还可怜,便霎时相见又且何妨。
  【余音】情人早得同鸳帐,免使我心劳意攘,炷名香答谢上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余音情人鸳帐使心劳意攘,答谢上苍

余音(餘音)yú yīn
(1).声音不绝。形容歌唱或演奏十分动听感人。 汉 张衡 《思玄赋》:“ 素女 抚絃而餘音兮, 太容 吟曰念哉。” 汉 王褒 《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章尚餘音兮。”
(2).不绝之音,感人至深之音。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举声增慟,哀有餘音。”《老残游记》第十回:“那知瑟的妙用,也在左手,看他右手发声之后,那左手进退揉颤,其餘音也就随着猗猗靡靡,真是闻所未闻。” 赵朴初 《鹧鸪天·观马师曾红线女演〈关汉卿〉》词:“水泻餘音入梦流,词人心事付歌喉。”
(3).指尾音。 巴金 《寒夜》五:“余音相当长,这几句话显然是从她心里吐出来的。” 峻青 《黎明的河边·潍河上的春天》:“古钟的余音,仍然在平原上皇皇地震荡着。”  ——《漢語大詞典》
情人 qíng rén
(1).感情深厚的友人。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迴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引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唐 韦应物 《送汾城王主簿》诗:“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吾兄生平可曾遇着一个知心情人么?”
(2).恋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二》:“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莺莺传》鼓子词:“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啊,河那边相对着的三颗星,顶上一颗青白色的大星不就是他的情人 织女 吗?”  ——《漢語大詞典》
早 zǎo《國語辭典》

早 [ zǎo ]

  1. 天刚亮的时候。如:「一大早」、「大清早」、「从早到晚」。
  2. 参见「早安 」条。
  3. 姓。如晋代有早衍。
  1. 晨间的。如:「早饭」、「早操」、「早班」。
  2. 较原时间提前的,未到预定时间的。如:「早退」、「急什么,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呢!」《左传·宣公二年》:「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3. 不晚。如:「天色还早,您多坐会儿吧!」
  4. 初时的、先时的。如:「早期」、「早稻」。
  1.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如:「我们早说好了。」、「他早走了。」
  2. 已经。宋·秦观〈阮郎归·退花新绿渐团枝〉词:「怨春春怎知,日长早被酒禁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谢了又谢,……到得城中,天色却早晚了。」
  3. 还未到适当时间的。如:「早婚」、「早夭」、「早产」。
  4. 到达某一程度还有段距离的。如:「你想赶上他,还早得很呢!」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鸳帐(鴛帳)yuān zhàng
见“ 鸳鸯帐 ”。  ——《漢語大詞典》
免 miǎn《國語辭典》

免 [ miǎn ]

  1. 避开、脱逃。如:「避免」、「幸免于难」。《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2. 去除、省去。如:「免除」、「免费」、「减免」、「免税」。
  3. 脱去。《左传·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4. 罢黜、革除。如:「罢免」、「黜免」。《汉书·卷四·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1. 姓。如汉代有免乙。

免 [ wèn ]

  1. 古代一种脱冠扎发的丧服。《集韵·去声·问韵》:「絻,丧冠也。或省。」《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晋·杜预·注:「免、衰、绖,遭丧之服。」通「絻」。
  1. 去冠扎发,穿著丧服,以示哀悼。《礼记·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同「絻 」。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1.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2.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4.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5.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6.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7.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1.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1. (一)​、
  1. 之又音。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心劳意攘(心勞意攘)xīn láo yì rǎng
犹心慌意乱。 元 刘庭信 《端正好·金钱问卜》套曲:“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眼睁睁的要杀坏,空教我心劳意攘怎支划?”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忧的是百姓苦,向御榻心劳意攘。”  ——《漢語大詞典》
炷 zhù《國語辭典》

炷 [ zhù ]

  1. 油灯的灯心。《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
  2. 量词。计算线香的单位。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诗二首之一:「一炷清香尽日留。」《红楼梦·第八九回》:「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便叫人出去。」
  1. 点燃。唐·王建〈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诗五首之四:「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炷了香,行毕礼。」
名 míng《國語辭典》

名 [ míng ]

  1. 人的称号。如:「尊姓大名」、「请问芳名」。
  2. 事物的称号。如:「地名」。《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 声誉。如:「盛名」、「令名」。
  4. 表示概念的名称。《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5. 量词:➊ ​ 计算人的单位。如:「学生十名,缺席一名。」➋ ​ 计算排名的单位。如:「全班第十名。」
  1. 指称、形容。如:「莫名其妙」、「无以名之」。
  1. 有名的。如:「名人」、「名马」。
  2. 贵重的、出色的。如:「名器」、「名酒」。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答谢(答謝)dá xiè
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款待,表示谢意。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身微命贱,无阶答谢,惟积慙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明日妇人买了一壶酒,装着四箇菜碟,叫小童来答谢,官人也受了。”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在这一束奏折里,主要是答谢皇帝的‘宠颁’。”  ——《漢語大詞典》
上苍(上蒼)shàng cāng
(1).上天。指主宰万物的神。 汉 袁康 《越绝书·请籴内传》:“昔者上苍以 越 赐 吴 , 吴 不受也。”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或是捶麻柘稠调豆浆,或是煮麦麩稀和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重帏弃养》:“一片孝心,感格上苍,所以给她延寿二十年了。”
(2).指神佛仙人所居之处。 唐 吕岩 《敲爻歌》:“飞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达上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