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中流漾彩鹢,列岸丛金羁。

李白唐代〕《泾川送族弟錞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问我何事来,卢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愧无海峤作,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俄然告将离。中流漾彩鹢,列岸丛金羁。
叹息苍梧凤,分栖琼树枝。清晨各飞去,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秋深暝猿悲。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中流彩鹢列岸金羁

中流 zhōng liú
(1).犹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 钱大昕 者,可谓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谓会其玄极矣; 何秋涛 等,盖无讥焉。”
(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南齐书·州郡志上》:“ 江州 ,镇 寻阳 ,中流衿带。”《宋史·瀛国公纪》:“ 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
(4).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
(5).一般;普通。《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奬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6).指普通的人。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臣﹞才不逮於中流,幸则过於前辈。”  ——《漢語大詞典》
漾 yàng《國語辭典》

漾 [ yàng ]

  1. 水波摇动的样子。如:「荡漾」。南朝梁·简文帝〈述羁赋〉:「云嵯峨而出岫,江摇漾而生风。」
  1. 摇动船只。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2. 抛掷。《董西厢·卷三》:「待漾下,又瞻仰;道忘了,是口强,难割舍我儿模样。」《水浒传·第八一回》:「两边都已会意,燕青便把索来漾将过去。」
  3. 液体满而溢出。如:「漾奶」、「漾酸水」。
  1. 水流悠长。《文选·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1. 河川名。即漾水。源出大陆地区陕西省宁羌县北幡冢山,为汉水的上游。
彩鹢(綵鷁)cǎi yì
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峤 《汾阴行》:“櫂歌微吟彩鷁浮,簫鼓哀鸣白云秋。”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锦缆云帆,彩鷁如飞箭。”
彩舟。鷁,水鸟名,古代常画鷁于船首,故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上之回》诗:“风乌绕鳷鹊,綵鷁照 昆明 。” 唐 李白 《泾川送族弟錞》诗:“中流漾綵鷁,列岸丛金羈。” 明 何景明 《饯子容》诗:“綵鷁春湖色,驪驹白玉珂。” 清 钮琇 《觚賸·秋灯》:“土风又见赛秋灯,龙舟綵鷁相夸竞。”  ——《漢語大詞典》
列岸 liè àn
犹沿岸。 唐 李白 《泾川送族弟錞》诗:“中流漾綵鷁,列岸丛金羈。”  ——《漢語大詞典》
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1.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2.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3. 姓。
金羁(金羈)jīn jī
亦作“ 金覊 ”。
(1).金饰的马络头。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五代 牛峤 《柳枝》词:“金羈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明 何景明 《七述》:“控以宝铰,缠以金覊。”
(2).借指马。 唐 李白 《秋日鲁郡尧祠宴别》诗:“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羈。” 宋 梅尧臣 《次韵王景彝正月十六夜省宿过景灵街》:“自跃金覊来宿省,从他锦帐欲夸人。” 清 魏允枚 《苏幙遮·同香岩晓发平原》词:“缓控金羈,满路霜华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