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门前古木立千尺,竹阴埽地无尘埃。

陈恭尹清代〕《王础尘载酒北郊招同诸子集白云庵即事成歌

北风日夜来,萧萧满城铎。扶筇拥褐欲何之,我欲升高望南国。

千峰飞舞向朝台,白云小院叩复开。门前古木立千尺,竹阴埽地无尘埃。

溪水韸韸野田下,断续山桥度车马。半为斑白半少年,尽是平生素心者。

山亭布席大白浮,野花折取传觥筹。酒酣客起迭击鼓,鼓声悲壮惊林丘。

斯亭昔是名王垒,石阙遗碑勒胡字。四十年来骨已灰,行人尚洒三城泪。

何不令九牛倒曳掷泥沙,何不令牧儿一炬为平地。

天河尽挽洗山川,红日高飞走魑魅。为君击鼓击复催,一阳天地今将回。

愿进中山千日之酒杯,杞人之忧安在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门前木立千尺竹阴埽地无尘

门前(门前)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唐 王维 戏嘲史寰 正值楚王宫里至,门前初下七香车。
唐 杜甫 春水生二绝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唐 李端 相和歌辞 襄阳曲 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唐 刘禹锡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 此官出入凤池头,通化门前第一州。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
唐 皮日休 添鱼具诗 其一 鱼庵 枕上悉渔经,门前空钓具。
唐 颜萱 送羊振文归觐桂阳 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  ——《骈字类编》
古 gǔ《國語辭典》

古 [ gǔ ]

  1. 过去久远的时代。与「今」相对。如:「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唐·李贺〈古悠悠行〉:「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2. 过去的事物。如:「贵古贱今」、「信而好古」。《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 古体诗。如:「五古」、「七古」。
  4. 姓。如汉代有古霸。
  1. 过去的、旧的。如:「古人」、「古事」。元·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质朴。如:「古朴」、「人心不古」。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
木立 mù lì
呆立,失神站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 朱孝廉 ﹞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耎。”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惊视之,即前意中人也。生痴呆木立。”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迷香洞》:“生木立移时,歌声止而笑声起,有数丽人亭亭而出。”  ——《漢語大詞典》
千尺 qiān chǐ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漢語大詞典》
竹阴(竹陰)zhú yīn
谓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唐 白居易 《池上》诗之一:“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唐 刘沧 《寓居寄友人》诗:“雨餘虚馆竹阴清,独坐书窗軫旅情。”  ——《漢語大詞典》
埽地 sào dì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礼记·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 孔颖达 疏:“初则燔柴於大坛,燔柴讫,於坛下扫地而设祭。此 周 法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郊饗帝之义,埽地而祭。”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埽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世。’”《后汉书·张酺传》:“ 显节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 秦 灭六国,而上古遗烈埽地尽矣。”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俗书之误》:“至如‘暴’已从‘日’,又加‘日’而为‘曝’;‘然’已从‘火’,又加‘火’而为‘燃’……架屋叠牀,触目皆是,而字学埽地矣。”  ——《漢語大詞典》
无尘(無塵)wú chén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漢語大詞典》
埃 āi《國語辭典》

埃 [ āi ]

  1. 灰尘、尘土。如:「尘埃」。《文选·潘安·藉田赋》:「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
  2. 量词。物理学上计算微小长度的单位。为英语angstrom的音译。一埃等于一公尺的百亿分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