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利器 lì qì
(1).锋利的武器。《书·说命上》“若金,用汝作礪” 孔 传:“铁须礪以成利器。”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精兵利器,势勇雷霆。”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 老舍 《二马》第三段四:“象 日本 人一样,造大炮飞艇和一切杀人的利器。”
(2).精良的工具。《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汉 孔安国 注:“言工以利器为用。” 茅盾 《子夜》一:“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 上海 的大街。”
(3).指兵权。《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 胡三省 注:“利器,谓兵柄也。”
(4).喻杰出的才能。《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唐 王昌龄 《上侍御士兄》诗:“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 林豫 ﹞勇於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 ——《漢語大詞典》
(2).精良的工具。《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汉 孔安国 注:“言工以利器为用。” 茅盾 《子夜》一:“坐在这样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驱驰于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市 上海 的大街。”
(3).指兵权。《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而反委释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 胡三省 注:“利器,谓兵柄也。”
(4).喻杰出的才能。《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唐 王昌龄 《上侍御士兄》诗:“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宋 苏轼 《乞擢用林豫札子》:“﹝ 林豫 ﹞勇於立事,常有为国捐躯之意,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 ——《漢語大詞典》
必先 bì xiān
(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漢語大詞典》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漢語大詞典》
举 ( 舉 ) jǔ
举 [ jǔ ]
-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 发起,兴办:~义。~办。创~。
- 提出:~要。~例。
- 推选,推荐:推~。荐~。
- 全:~国。~世。~家。
-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
- 攻克:“一战而~鄢、郢”。
非贤(非贤)
书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 ——《韵府拾遗 先韵》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动-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 美好的。如:「可人儿」。
-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 参见「可汗 」条。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名-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形-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 姓。如汉代有任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