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便当(便當)biàn dāng
方便;容易。《老残游记》第一回:“幸喜本日括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的。”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他要坑害人可便当,不拘在哪里说几句话,你吃了亏还不知道这事从哪儿说起,究竟是谁的过。” ——《漢語大詞典》
采药(采藥)cǎi yào
亦作“ 采葯 ”。 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后遂携其妻子登 鹿门山 ,因采药不反。”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归去来兮,人间不可以託些,吾将采药於 蓬丘 。”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诗:“明年采药 天台 去,更欲题诗满 浙 东。” 清 刘献廷 《赠张铁桥先生》诗:“还期徧走 齐州 地,同作 天台 采葯人。” 清 钱金甫 《赠魏惟度》诗:“偶停 司马 游 梁 骑,暂作 嵩山 采药人。” ——《漢語大詞典》
西山 xī shān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脚力 jiǎo lì
(1).两腿的力气。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莫登楼,脚力虽健劳双眸。” 明 徐渭 《忆南镇之南原》诗:“笑我老来无脚力,欲呼船子少船钱。”《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轿夫到此也都要吃袋烟歇歇脚力。” 郁达夫 《迟桂花》:“以其山之高与境的僻,一般脚力不健的游人是不会到的。”
(2).借指权势或靠山。《水浒后传》第一回:“﹝ 张干办 ﹞倚着 蔡太师 脚力,凌压同僚,苛虐百姓,无所不为,人人嗟怨。”《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时 毓生 已经打听着寺里的脚力很硬,只索罢手。” 茅盾 《上海》二:“但是‘知识’一丰富,我就立刻断定这一行我进不去。因为第一须有脚力很大的保人。” 陈登科 《活人塘》三:“ 孙在涛 是 新河集 最有脚力的人。”
(3).旧时传递文书或递运货物的差役或民丁。后指搬运工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元和 末, 盐城 脚力 张儼 ,送牒入京。”《元典章·兵部三·铺马》:“呵官司脚力搬运,其餘诸物,无搬运的体例。”《小说月刊》1981年第7期:“大伙都知道,这两年他给收购站当脚力。挣了一笔钱。”
(4).指给搬运工的费用或送礼的赏钱。《元典章·户部八·契本》:“年例户部行下各处和买纸札印造发去办课,缘大都相去地远,不惟迟到,恐误使用,抑亦多费脚力。”《快心编三集》第一回:“ 丽娟 叫 兰英 封了二钱银子,付香公作脚力。” 严既澄 《不遇》:“我父亲也不知道甚么事情,到房里问了母亲,才知道这位表老爷没有脚力给那几个挑夫。”
(5).指代步的牲口。《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陆行,必用脚力,还是拿钧帖到县驛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权势或靠山。《水浒后传》第一回:“﹝ 张干办 ﹞倚着 蔡太师 脚力,凌压同僚,苛虐百姓,无所不为,人人嗟怨。”《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时 毓生 已经打听着寺里的脚力很硬,只索罢手。” 茅盾 《上海》二:“但是‘知识’一丰富,我就立刻断定这一行我进不去。因为第一须有脚力很大的保人。” 陈登科 《活人塘》三:“ 孙在涛 是 新河集 最有脚力的人。”
(3).旧时传递文书或递运货物的差役或民丁。后指搬运工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元和 末, 盐城 脚力 张儼 ,送牒入京。”《元典章·兵部三·铺马》:“呵官司脚力搬运,其餘诸物,无搬运的体例。”《小说月刊》1981年第7期:“大伙都知道,这两年他给收购站当脚力。挣了一笔钱。”
(4).指给搬运工的费用或送礼的赏钱。《元典章·户部八·契本》:“年例户部行下各处和买纸札印造发去办课,缘大都相去地远,不惟迟到,恐误使用,抑亦多费脚力。”《快心编三集》第一回:“ 丽娟 叫 兰英 封了二钱银子,付香公作脚力。” 严既澄 《不遇》:“我父亲也不知道甚么事情,到房里问了母亲,才知道这位表老爷没有脚力给那几个挑夫。”
(5).指代步的牲口。《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陆行,必用脚力,还是拿钧帖到县驛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 ——《漢語大詞典》
蹒跚(蹣跚)pán shān
(1).跛行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楼俯临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晓起蹣跚而出汲。”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
(2).行步缓慢貌。 宋 陆游 《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闭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见他:戴一顶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领织锦絳綃羽衣,黄丝綬腰间婉转,红云履足下蹣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蹣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 清 余京 《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兴尚存,蹣跚陪客躡云根。”
(3).行步摇晃跌撞貌。 宋 陆游 《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颠躓,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 夏衍 《上海屋簷下》第三幕:“ 林志成 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
(4).舞步翩跹貌。 唐 窦臮 《述书赋》:“ 仲正 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蹣跚,绰约文质。”
(5).旋行貌;徘徊貌。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颇深暗。” 清 唐孙华 《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 鲁迅 《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 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
(2).行步缓慢貌。 宋 陆游 《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闭门。”《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见他:戴一顶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领织锦絳綃羽衣,黄丝綬腰间婉转,红云履足下蹣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蹣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 清 余京 《暮春同吴门沈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兴尚存,蹣跚陪客躡云根。”
(3).行步摇晃跌撞貌。 宋 陆游 《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颠躓,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 夏衍 《上海屋簷下》第三幕:“ 林志成 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
(4).舞步翩跹貌。 唐 窦臮 《述书赋》:“ 仲正 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蹣跚,绰约文质。”
(5).旋行貌;徘徊貌。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颇深暗。” 清 唐孙华 《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 鲁迅 《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 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
怕 pà《國語辭典》
怕 [ pà ]
动- 恐惧、害怕。如:「贪生怕死」、「妳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 担心、疑虑。如:「我怕你累著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如:「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著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著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
远游(遠游)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