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计工当已还,母乃东归吴。

杨基明代〕《发衡州(一本题作《白发》)

五日白一发,十日皱一肤。
人生冰雪容,终作靴纹粗。
今朝清镜中,已与昨日殊。
不忧须眉苍,但恐皮肉枯。
肉枯亦常理,所念非壮图。
有亲恩最深,抚养劳勤劬。
怜我幼失怙,爱我如掌珠。
斯恩未及报,不敢忘须臾。
书来得凶问,哀顿空号呼。
衣衾与棺敛,弗得亲走趋。
家山在万里,那能返故都。
树头哑哑啼,愧杀返哺乌。
有子初学言,行步要母扶。
已解索梨栗,未知识之无。
重在托宗祀,岂暇问贤愚。
弟妹皆漂零,远在天一隅。
仲氏久无信,梦中时友于。
艰难斥卤滨,何以保微躯。
计工当已还,母乃东归吴。
童仆各分飞,仅有赤脚奴。
竛竮苦肺疾,终夜声呜呜。
怜渠亦解事,剪伐供樵苏。
异乡骨肉远,赖此相支吾。
嗟我客梁楚,只身亦崎岖。
白昼畏豺虎,夜防狸与狐。
所赖筋力强,窜伏幸无虞。
今年觉衰倦,自怯行远途。
东风洞庭波,落日青草湖。
鱼龙来欺人,烟涛惨模糊。
兹晨过衡阳,霁景差可娱。
桃花白练带,春水绿菰蒲。
感此颜色妍,暂使忧心苏。
万事信有命,抚膺长叹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已还东归

计 ( 計 ) jì
计 [ jì ]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
  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
  3. 主意,策略:~策。~谋。
  4. 谋划,打算:~划。~议。
  5. 姓。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1.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3.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4.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5.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6.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1.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 [ dàng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4.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6. 吃亏,受骗:上~。
  7.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dang •ㄉㄤ
  1.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已还(已還)yǐ huán
以后;以来。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并序》:“自 天宝 已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於便近。”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 天宝 已还事。”《旧唐书·吐蕃传论》:“自 秦 汉 已还,载籍大备,可得而详也。”  ——《漢語大詞典》
母 mǔ《國語辭典》

母 [ mǔ ]

  1. 称谓:➊ ​对妈妈的称呼。如:「母奶」、「母爱」、「父母」。《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对女性长辈的尊称。如:「姑母」、「祖母」、「师母」。
  2. 老妇。《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3. 能有所滋衍的事物。如:「字母」。
  4. 根源、根本。如:「失败为成功之母」。
  1. 雌性的。如:「母牛」、「母鸡」。
  2. 原本的。如:「母校」、「母金」。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东归(東歸)dōng guī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漢語大詞典》
吴 ( 吳 ) wú《國語辭典》
  1. 「吳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