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
南风雨来尘作泥,稻花豆荚生初齐。
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
车欲发未忍别,感慨握手立大堤。
绿荷为杯树为盖,碧酒荡漾青琉璃。
兹行蠲热向瓯越,只尺浙水分东西。
或登云门探禹穴,或上雁岩闻天鸡。
天台桃花千万树,中有睍睆黄莺啼。
虽云窜谪异忧喜,眺望自可穷天梯。
韩潮柳播夜郎白,吉士往往遭倾挤。
蕉中之鹿塞翁马,此事何足含悲凄。
但嗟灵物困污渎,无一出手相提携。
不然宠辱实命致,毋乃天不哀群黎。
渡江秋风未十日,织女值嫁牵牛妻。
自甘沉匿守太拙,宁复乞巧陈瓜梨。
嗟余遘患屡迁逐,亲见郿坞争燃脐。
金多位重胡足恃,顷刻变化如云霓。
君年五十发漆黑,壮气郁郁冲端倪。
骅骝历块偶暂蹶,终展奋迅追风蹄。
经过虎阜坐石壁,为我拂拭苔中题。
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
车欲发未忍别,感慨握手立大堤。
绿荷为杯树为盖,碧酒荡漾青琉璃。
兹行蠲热向瓯越,只尺浙水分东西。
或登云门探禹穴,或上雁岩闻天鸡。
天台桃花千万树,中有睍睆黄莺啼。
虽云窜谪异忧喜,眺望自可穷天梯。
韩潮柳播夜郎白,吉士往往遭倾挤。
蕉中之鹿塞翁马,此事何足含悲凄。
但嗟灵物困污渎,无一出手相提携。
不然宠辱实命致,毋乃天不哀群黎。
渡江秋风未十日,织女值嫁牵牛妻。
自甘沉匿守太拙,宁复乞巧陈瓜梨。
嗟余遘患屡迁逐,亲见郿坞争燃脐。
金多位重胡足恃,顷刻变化如云霓。
君年五十发漆黑,壮气郁郁冲端倪。
骅骝历块偶暂蹶,终展奋迅追风蹄。
经过虎阜坐石壁,为我拂拭苔中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人 yī rén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漢語大詞典》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漢語大詞典》
失意 shī yì
(1).不遂心;不得志。《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宋 苏轼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诗:“君言失意能几时,月啖虾蟆行復皎。” 郭沫若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在他失意遭受了流窜的时候,他屡次想跑到别国去。”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 郭曖 ,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 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 刘麟 ,左迁 彰信军 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漢語大詞典》
(2).意见不合。 南朝 宋 鲍照 《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駙马 郭曖 ,先与公主失意,上收公主在内,隔絶经年。” 宋 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 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杀。”
(3).不合别人心意。《汉书·韩王信传》:“为人宽和自守,以温颜逊辞承上接下,无所失意,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建明。”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金史·施宜生传》:“失意於 刘麟 ,左迁 彰信军 节度判官。”
(4).谓心意迷乱。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女夏姬》:“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漢語大詞典》
解官 jiě guān
解免官职。 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公解官,举五丧为三墓。” 清 钱谦益 《梅长公传》:“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章炳麟 《重刊〈甲寅〉杂志题词》:“ 民国 二年,故人 宋遯初 以议改选死,余亦自 长春 解官归。”
(1).解送官府。《水浒传》第二回:“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
(2).押解税款、犯人的差官。《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只听得门外骡铃乱响,来了一起银鞘,有百十个牲口,内中一个解官,武员打扮。”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昨已买嘱解官,暂时鬆放。” ——《漢語大詞典》
(1).解送官府。《水浒传》第二回:“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
(2).押解税款、犯人的差官。《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只听得门外骡铃乱响,来了一起银鞘,有百十个牲口,内中一个解官,武员打扮。”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昨已买嘱解官,暂时鬆放。” ——《漢語大詞典》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席上 xí shàng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催。”《西游补》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误路程,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指儒学。《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南史·隐逸传下·马枢》:“束名实则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详“ 席珍 ”。 ——《漢語大詞典》
(2).指筵席上。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催。”《西游补》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误路程,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指儒学。《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南史·隐逸传下·马枢》:“束名实则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详“ 席珍 ”。 ——《漢語大詞典》
众宾(衆賓)zhòng bīn
(1).古代乡饮酒礼中一般的宾客。《仪礼·乡饮酒礼》:“众宾之席,皆不属焉。”《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 汉 郑玄 注:“宾介,处士之贤者……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然后乐学之道成,而得时从先生耆老,席於众宾之后。”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从之。至於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
(2).众多的客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李白 《猛虎行》:“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清 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讌……众宾团坐。” ——《漢語大詞典》
(2).众多的客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李白 《猛虎行》:“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清 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讌……众宾团坐。” ——《漢語大詞典》
颜色(顔色)yán sè
(1).面容;面色。《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清 黄遵宪 《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 《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漢語大詞典》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漢語大詞典》
低 dī《國語辭典》
低 [ dī ]
形- 上下距离小,或离地面近。与「高」相对。如:「低处」、「低空飞过」。《文选·谢朓·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 低下。指身分、能力、程度等而言。唐·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 价较便宜的。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金橙径〉诗:「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 形容兴趣不高或情绪不好。如:「只要下雨天,我出门的兴致就低了。」、「自从落榜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
- 形容声音很小。如:「你说话的声音太低了,别人可能听不清楚。」
- 俯、向下弯。如:「低身」、「低头不语」。
- 放低、垂落。《文选·谢惠连·雪赋》:「愿低帷以昵帎,念解珮而褫绅。」唐·李端〈代弃妇答贾客〉诗:「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 低矮的。如:「夜幕低垂」、「黄昏时,太阳低悬在海平面上。」
- 轻声的。宋·姜夔〈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