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杨基明代〕《赠秦侍仪

文采玉娟娟,班行内外联。
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侍立彤庭上,追趋法驾前。
今朝退朝早,衣上有炉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蕃王从学边使通笺

蕃王 fān wáng
(1).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通“ 藩 ”。《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汉 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晋 潘尼 《释奠颂》序:“天子乃命内外羣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南史·范晔传》:“臣歷观前史二 汉 故事,诸蕃王政以妖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
(2).古代对外族或异国首领的泛称。蕃,通“ 番 ”。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诗:“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 蕃王能汉语。” 唐 岑参 《胡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漢語大詞典》
从学(從學)cóng xué
就学。 宋 王得臣 《〈麈史〉序》:“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於京师。”  ——《漢語大詞典》
拜 bài《國語辭典》

拜 [ bài ]

  1. 一種禮節行為:➊ ​ 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交拜」、「叩拜」。《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➋ ​ 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如:「大拜拜」、「拜佛吃素」。
  2. 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語法。如:「回拜」、「拜見」。
  3. 引申為祝賀的意思。如:「拜壽」。
  4. 任官、授職。《文選·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1. 姓。如宋代有拜瑚。
  2. 電腦上八個位元合成的一組,稱為「拜」(byte)​。如:「在倚天中文系統中,一個中文字元占了兩個拜。」
边使(邊使)biān shǐ
来自边地的使者。 唐 杜甫 《甘园》诗:“结子随边使,开笼近至尊。” 唐 张籍 《望行人》诗:“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  ——《漢語大詞典》
候 hòu《國語辭典》

候 [ hòu ]

  1. 侦察、探察。《说文解字·人部》:「候,司望也。」《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汉·高诱·注:「候,视也。」《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2. 等待。如:「候车室」、「逾时不候」、「恭候大驾」、「稍候一会儿」。《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3. 探望。如:「问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两公子听见,便同公孙去候姑丈。」
  4. 服侍。如:「伺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孝章宋皇后传》:「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
  5. 诊察。《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马嗣明传》:「刑邵子大宝患伤寒,嗣明为之诊,候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九·卫气失常》:「候病所在,骨之属者。」
  6. 占卜。《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多者,为方术之最。」
  7. 北平方言。指支付、付清。如:「候帐」、「这桌酒菜,张先生已候过钞了。」
  1. 时间、时令、时节。如:「天候已经不早了,快回去吧!」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太和山日记》:「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2. 事物的情况或征兆。如:「症候」、「火候」、「征候」。《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凡游气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风雨之候也。」
  3. 用来瞭望、监视敌情的碉堡。《史记·卷二五·律书》:「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筑亭候,修烽燧。」唐·章怀太子·注:「亭候,伺候望敌之所。」通「堠」。
通笺(通箋)tōng jiān
往来的书信。 明 杨基 《赠秦侍仪》诗:“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