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居士识前因,金粟如来见后身。
杨基〔明代〕《壬子清明看花有感(有序)》
吉祥寺里千堆锦,绿发仙人对花饮。
腰鼓金盘五色蓝,醉归犹带花枝寝。
东风壬子几清明,三百年来寺已倾。
沙河塘上痴儿女,犹诵钱塘太守名。
看花我亦逢壬子,况是清明非偶耳。
莫论南浦与西湖,楚水吴山正相似。
青莲居士识前因,金粟如来见后身。
总不能知尘外劫,也须曾是会中人。
腰鼓金盘五色蓝,醉归犹带花枝寝。
东风壬子几清明,三百年来寺已倾。
沙河塘上痴儿女,犹诵钱塘太守名。
看花我亦逢壬子,况是清明非偶耳。
莫论南浦与西湖,楚水吴山正相似。
青莲居士识前因,金粟如来见后身。
总不能知尘外劫,也须曾是会中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莲居士(青蓮居士)qīng lián jū shì
唐 代诗人 李白 的别号。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序:“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 中孚 禪子及 青莲居士 李白 也。” 清 王琦 《李太白年谱》:“惊 姜 之夕,长庚入梦,故名 白 ,以 太白 字之。若 青莲居士 、 酒仙翁 ,又其所自号者。”亦省称“ 青莲 ”。 宋 陆游 《感兴》诗:“ 离堆 太史公 青莲 老先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譬诸诗家, 鼎 其 青莲 ,而 翬 则 少陵 。” 郁达夫 《自述诗》之一:“删尽 定公 哀艷句,儂诗粉本出 青莲 。”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前因 qián yīn
(1).佛教语。谓事皆种因于前世,故称。 南朝 梁 沈约 《形神论》:“若修此力致,復有前因,因熟果成,自相感召。”《红楼梦》第一二○回:“ 寳玉 原是一种奇异的人,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无可怨天尤人。” 清 黄遵宪 《以运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众生后果本前因,汝花未必原花身。”
(2).由来;原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看官,你道从来只有説书的续上前因,那有做梦的接着前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二:“在他们的对话里,把故事的前因烘托出来,让看戏的人明白。” ——《漢語大詞典》
(2).由来;原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看官,你道从来只有説书的续上前因,那有做梦的接着前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二:“在他们的对话里,把故事的前因烘托出来,让看戏的人明白。” ——《漢語大詞典》
金粟如来(金粟如來)jīn sù rú lái
佛名。即 维摩诘 大士。维摩,意为净名。《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李善 注引《发迹经》:“ 浄名大士 是往古 金粟如来 。” 唐 白居易 《内道场永讙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正传 金粟如来 偈,何用 钱塘 太守诗?” 清 龚自珍 《露华》词:“是 金粟如来 ,好相曾现。”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后身(後身)hòu shēn
(1).佛教有“三世”的说法。谓转世之身为“后身”。《太平御览》卷三六○引《裴子语林》:“ 张衡 之初死, 蔡邕 母始孕。此二人才貌相类,时人云 邕 是 衡 之后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然 圣俞 诸公以 功甫 为 李白 后身,求诸诗文。”
(2).身体后面的部分。如:我只看见他的后身,认不清是谁。
(3).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如: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
(4).房屋等的后边。《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着老爷从 文昌阁 后身儿绕到东边儿。”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那时,初一、十五 东岳庙 ,七、八 护国寺 ,逢九逢十 隆福寺 ,以及 天桥 、 鼓楼 后身,都是举行庙会的场所。”
(5).事物由早先的一个转变而成的另一个(有的只是改变名称)。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二:“本打算在 列宁格勒 作几天的勾留,对这十月革命重要策源地的 圣彼得堡 的后身,作较详的观察。”《人民日报》1981.6.27:“ 孙中山 先生手创的中国同盟会及其后身国民党,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 中国 的一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 ——《漢語大詞典》
(2).身体后面的部分。如:我只看见他的后身,认不清是谁。
(3).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如: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
(4).房屋等的后边。《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着老爷从 文昌阁 后身儿绕到东边儿。”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那时,初一、十五 东岳庙 ,七、八 护国寺 ,逢九逢十 隆福寺 ,以及 天桥 、 鼓楼 后身,都是举行庙会的场所。”
(5).事物由早先的一个转变而成的另一个(有的只是改变名称)。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二:“本打算在 列宁格勒 作几天的勾留,对这十月革命重要策源地的 圣彼得堡 的后身,作较详的观察。”《人民日报》1981.6.27:“ 孙中山 先生手创的中国同盟会及其后身国民党,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 中国 的一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