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
杨基〔明代〕《题宋周曾秋塘图(有序)》
右宋周曾《秋塘图》一卷,前元皇姊大长公主所藏也。
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
,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
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
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
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
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
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
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
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
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
把玩再四,敬题于后。
陂塘九月菰蒲老,菱叶无多荷叶少。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
寒云弄影忽成霞,雁带斜行下浅沙。
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
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
鲍谢文章沈宋才,诗成曲尽秋塘意。
塘水秋来景渐疏,低烟斜日照平芜。
鸳鸯去尽芙蓉死,空向人间看画图。
前有皇姊图书印记,后有集贤翰林诸词臣奉皇姊教旨所题
,自大学士赵世延、王约而下凡十六人。
时邓文原、袁伯长俱为直学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师,
为监修国史,实至治三年也。
元运方隆,皇姊雅尚文学,一时名公巨儒,以文章翰墨宠
遇,当世其盛,盖可想见。
元既革命,此卷遂出江左,吾友薛起宗得于其私沈祥氏。
一日,携以见示,且征题诗。
余虽不获援笔其间,而一十六人者犹及亲炙一二,袁、邓
二老又皆先子之友,不可作矣。
把玩再四,敬题于后。
陂塘九月菰蒲老,菱叶无多荷叶少。
无数飞来白鹭明,一群游去青凫小。
寒云弄影忽成霞,雁带斜行下浅沙。
晚色不随流水去,秋光都在拒霜华。
当时内殿春风细,紫衣传教词臣醉。
鲍谢文章沈宋才,诗成曲尽秋塘意。
塘水秋来景渐疏,低烟斜日照平芜。
鸳鸯去尽芙蓉死,空向人间看画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大 zì dà
(1).自尊大;自负。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二:“ 元和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三:“近时士大夫,喜高自大,瞋目抵掌,有孩抚一世之态,皆弃於 孔子 者也。”
(2).自己夸大。《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孔丛子·居卫》:“ 子思 谓 孟軻 曰:‘自大而不修其所以大,不大矣。’”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予观僧之徒,所以经於石,文於碑,盖欲相与为不朽计,且欲自大其本术。” 宋 王禹偁 《再答张扶书》:“僕以为 雄 ( 扬雄 )自大之词也,非格言也,不可取而为法矣。” ——《漢語大詞典》
(2).自己夸大。《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孔丛子·居卫》:“ 子思 谓 孟軻 曰:‘自大而不修其所以大,不大矣。’”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予观僧之徒,所以经於石,文於碑,盖欲相与为不朽计,且欲自大其本术。” 宋 王禹偁 《再答张扶书》:“僕以为 雄 ( 扬雄 )自大之词也,非格言也,不可取而为法矣。” ——《漢語大詞典》
学士(學士)xué shì
(1).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 郑玄 注:“学士,国子也。”《仪礼·丧服》:“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 孔颖达 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2).泛指普通读书人。《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於封侯富贵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晓,覩学士如草芥。” 明 何景明 《彭中丞四民图歌》:“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於中,颜变於外。”
(3).犹学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介甫 、 元晦 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
(4).官名。 南北朝 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 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 唐 代略同。 明 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 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5).学位的一种。在一些国家,为最低一级的学位,一般在高等学校毕业时由学校授予。我国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达到规定的学士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普通读书人。《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於封侯富贵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晓,覩学士如草芥。” 明 何景明 《彭中丞四民图歌》:“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於中,颜变於外。”
(3).犹学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介甫 、 元晦 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
(4).官名。 南北朝 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 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 唐 代略同。 明 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 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5).学位的一种。在一些国家,为最低一级的学位,一般在高等学校毕业时由学校授予。我国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达到规定的学士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漢語大詞典》
赵 ( 趙 ) zhào
赵 [ zhào ]
-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 姓。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名-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延 yán《國語辭典》
延 [ yán ]
形- 长。《文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晋·左思〈娇女诗〉:「从容好赵舞,延袖像飞翮。」
- 拉长、伸长。如:「延长」、「延年益寿」。《韩非子·十过》:「延颈而鸣,舒翼而舞。」晋·慕容廆〈与陶侃笺〉:「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 扩展、蔓衍。如:「火势蔓延」。《文选·潘岳·关中诗》:「微火不戒,延我宝库。」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九鲤湖日记》:「松偃藤延,纵目成胜。」
- 引导、引进。如:「延入」。《文选·贾谊·过秦论》:「秦人开关而延敌。」《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
- 招揽、邀请。如:「延请」、「延揽人才」。《红楼梦·第一○九回》:「那知贾母这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
- 连及。如:「祸延子孙」。《书经·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
- 向后推迟。如:「拖延」、「延期」。
- 迟缓。如:「延误」、「延缓」。
- 姓。如汉代有延岑。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约 ( 約 ) yuē/yāo
约 [ yuē ]
- 绳子。
-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
- 事先说定:~见。~会。
- 邀请:~请。~集。
- 节俭:节~。俭~。
-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
- 大略:~计。~莫。~略。
-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
- ◎ 用秤称:~~。~一下。
而下 ér xià
以下。《易·繫辞上》:“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墻。”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故愚谓千载而下,虽有 孔子 出而善诱之,亦必不能易其所飢渴以就吾之食饮也。” ——《漢語大詞典》
凡 fán《國語辭典》
凡 [ fán ]
形- 平庸、平常。如:「平凡」、「非凡」、「自命不凡」。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我听你这琵琶,非同凡手。」
- 尘世的、世俗的。如:「凡间」。唐·李中〈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诗:「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西游记·第二回》:「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 大旨、纲要。如:「发凡起例」。《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尘世间。如:「仙凡路隔」、「天仙下凡」。
- 概括之词。如:「凡是有生命之物,都称生物。」
- 总共。如:「全书凡二十章。」《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凡百三十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名-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六人
诗番维司徒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笺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是以疾焉皇父则为之端首并擅群职故但目以卿士云疏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而此六人之权宠相连是以疾焉寇礼记檀弓见五人下人又祭统见四人下 周礼司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 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生左传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 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陷又彘子以中军佐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 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己甚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六又见二乘下三公羊传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注 人为列六六 十六人法六律 孟子中次食六人作吕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 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疆此之谓全人 淮南子昔者苍颉作书容城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易林六人俱行各遗其囊黄鹄失珠无以为明愿又燕雀衔茅以生乎乳昆弟六人欢好孝弟各同心 和悦相乐廷云笈七签肾神六人司徒司空司命司录司隶校尉 尉卿也乘神龟之车驾六鲤鱼元白云气之盖堆小学绀珠辅相六人长孙嵩奚斤安同崔浩穆观丘
又见三品下 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六又左传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 汉书黥布传黥布六人也注六县名也 ——《骈字类编》
又见三品下 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六又左传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 汉书黥布传黥布六人也注六县名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