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尔辈野性驯,一化麟凤之至仁。
君不见三四年间豺势横,厌食豚犬遂食人。东村埋儿聚肩髀,西求唐子还葬魂。
缘箐黄茅去人远,过者十百须及群。远道之人不问俗,往往力尽为所吞。
乌江东更骇听闻,争子母手食且奔。儿啼直与骨肉尽,草剩一条生血痕。
时或置幼举室逐,归来幼子仍无身。言之酸鼻不忍说,使我髯奋胸轮囷。
以人杀人罪且死,即尽族此偿宁均。上世冥翨十二氏,掌除民害搜狉榛。
灵鼓炮石丧猛怪,日弓月矢歼妖昏。及害于民物无细,戮及蛙黾非伤恩。
圣人吉凶与同患,蹄迹肯容中国存。捕蝗杀虎载金布,此害况酷蝗虎伦。
去灾捍患竟谁事,责固在官不在民。令众若从追胥法,一村人足攻一村。
大索三日定诛尽,虽有十翼无逃门。百虫将军纵灵武,人力不助那由神。
伤心村农日赛祷,儿女不足增鸡豚。去年赂请猎南里,归兵献获皆米银。
人豺夜行如楦麟,官豺昼聚称上宾。邑中豺伯纵豺食,群豺饱卧东城闉。
民命若彼官若此,豺尔何幸遭此君。方今犷兽颇乱狺,斩绝种类须良臣。
江华新收西原贼,南越未返楼船军。书生手无斩马剑,高冠櫑具徒吟呻。
三尺枯柴坐无术,夜指天狼心若焚。安得尔辈野性驯,一化麟凤之至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辈 ( 輩 ) bèi
辈 [ bèi ]
- 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际的一种先后次第:~分。先~。长(zhǎng )~。后~。晚~。前~。
- 等,类(指人):吾~。尔~。~出。无能之~。
- 人活着的时间,毕生:我这一~子。
- 车百辆,亦指分行列的车。
野性 yě xìng
(1).难以驯服的生性。 汉 路乔如 《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唐 韦应物 《述园鹿》诗:“野性本难畜,玩习亦逾年。” 沈从文 《湘行散记·虎雏再遇记》:“眉眼还是那么有精神,有野性。”
(2).喜爱自然,乐居田野的性情。 唐 韬光 《谢白乐天招》诗:“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 宋 陆游 《野性》诗:“野性从来与世疏,俗尘自不到吾庐。” ——《漢語大詞典》
(2).喜爱自然,乐居田野的性情。 唐 韬光 《谢白乐天招》诗:“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 宋 陆游 《野性》诗:“野性从来与世疏,俗尘自不到吾庐。” ——《漢語大詞典》
驯 ( 馴 ) xùn
驯 [ xùn ]
- 顺从,使顺从:~化。~兽。~顺。桀骜不~。
- 善良,温顺:~良。~和。~谨。~熟。
- 古同“训”,教诲。
一化 yī huā
(1).一切变化。犹言万物。《庄子·大宗师》:“又况万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2).谓一个变化。《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3).一经变化。《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确乎纯乎,一化而不易。”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也。”
(4).一经教化。 唐 殷文圭 《寄广南刘僕射》诗:“ 汉 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5).一个化身。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他那里知道我非凡人,乃 驪山老母 一化。” ——《漢語大詞典》
(2).谓一个变化。《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3).一经变化。《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确乎纯乎,一化而不易。”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也。”
(4).一经教化。 唐 殷文圭 《寄广南刘僕射》诗:“ 汉 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5).一个化身。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他那里知道我非凡人,乃 驪山老母 一化。” ——《漢語大詞典》
麟凤(麟鳳)lín fèng
(1).麒麟和凤凰。《文选·汉武帝〈贤良诏〉》:“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李善 注引《礼记》:“圣王所以顺,故凤凰騏麟,皆在郊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麟凤与麏雉悬絶,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玄龟有负图之应。” 周咏 《杂诗》:“荆棘满中原,麟凤絶郊藪。”
(2).比喻才智出众的人。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 清 钱谦益 《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授奉政大夫制·继妻姚氏赠宜人》:“螟蛉有子,闺门聿著其恩勤;麟凤多才,邦家犹藉其长养。”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才智出众的人。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 清 钱谦益 《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授奉政大夫制·继妻姚氏赠宜人》:“螟蛉有子,闺门聿著其恩勤;麟凤多才,邦家犹藉其长养。”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至仁 zhì rén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