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纵有金针五色线,穿不起、泪珠儿。

宋琬清代〕《唐多令 孤馆

窗外雨澌澌,凉飙戛竹枝。赖征鸿、唤起魂痴。安得波斯千里镜,重照见、晓妆时。

孤馆被秋欺。啼螀搅梦思。写离愁、空费乌丝。纵有金针五色线,穿不起、泪珠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纵有金针五色线穿不起泪珠

纵有
即使有  ——《整理自网络》
金针(金針,金鍼)jīn zhēn
亦作“ 金鍼 ”。
(1).针的美称。用以缝补刺绣。《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时招金针,拟貌舞凤飞鸞。” 唐 罗隐 《七夕》诗:“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嬋娟。”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
(2).比喻秘法、诀窍。典出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史遗》:“﹝ 采娘 ﹞七夕夜陈香筵祈於 织女 。是夕梦云舆雨盖,蔽空驻车,命 采娘 曰:‘吾 织女 ,祈何福?’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餘,缀於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高翰林 道:‘老先生,“揣摩”二字,就是这举业的金针了。’”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 中国 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鍼了。”参见“ 金针度人 ”。
(3).中医针科医疗用的针。古时多用金、银或铁制成,现在多用不锈钢制成。
(4).金针菜的花。可作蔬菜。参见“ 金针菜 ”。  ——《漢語大詞典》
五色线(五色線)wǔ sè xiàn
(1).古代补衮用五色线。因用以喻臣下规谏皇帝的文辞。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平生五色线,愿补 舜 衣裳。”
(2).比喻文章华美。 明 文彭 《博士诗集》下:“词场十度游,终迷五色线。”  ——《漢語大詞典》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1.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2.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3.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1.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1.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不起 bù qǐ
(1).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
(2).指不出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 商君 ,辞不受。”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方期輟从藩屏,入践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来是个不起之病。”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二 卢 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徐中丞》:“迁 江苏 布政使,丁父忧,詔夺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力量够不上。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楔子:“没钱,请良医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话。”  ——《漢語大詞典》
泪珠(淚珠)lèi zhū
(1).传说海中鲛人泪滴而成的宝珠。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吠勒国 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於鮫人之舍,得泪珠,则鮫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2).泪滴,眼泪。 唐 黄滔 《马嵬》诗之一:“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红楼梦》第三五回:“ 黛玉 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 巴金 《沉落》:“我看见从他的眼角淌下了泪珠。”  ——《漢語大詞典》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1.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