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轩辕乐,万古逸响绝。
洞庭七百里,浩荡敌溟渤。云梦开其胸,巴陵束喉舌。
东流汇群川,盛涨五六月。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
吾行寰海间,未见此水阔。峡流下衣带,岛屿尽毫末。
高秋卷氛翳,两涯浴日月。何得径寸珠,晦明互出没。
苍茫蛟龙宅,溷杂鱼鳖窟。太古到于今,沈潜孰分别。
风帆引北极,波浪限百越。国绝南顾忧,献琛各通达。
山川非一险,此实辅明哲。俯笑三苗愚,竟为独夫灭。
远游世俗隘,偶此耳目豁。淅沥临清风,滂沱濯炎热。
萧萧霜林暮,蔼蔼芳草歇。壮观激我怀,当歌意复咽。
寂寥轩辕乐,万古逸响绝。惨淡虞帝魂,九疑莽嵽嵲。
况闻屈贾辈,各赐楚汉玦。至德无复还,后王寝衰缺。
滔滔更南征,郁郁抱忉怛。太湖虽云深,未救怀古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轩辕(軒轅)xuān yuán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万古(萬古)wàn gǔ
(1).犹远古。《宋书·顾觊之传》:“皆理定於万古之前,事徵於千代之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明 陈子龙 《谒禹陵》诗:“万古终河洛,其咨永不忘。”
(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詔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掛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
(3).死亡的婉辞。 唐 裴羽仙 《哭夫》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 ——《漢語大詞典》
(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詔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掛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
(3).死亡的婉辞。 唐 裴羽仙 《哭夫》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 ——《漢語大詞典》
逸响(逸響)yì xiǎng
(1).奔放的乐音。《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元 张简 《初夏偶成》诗:“鸣琴发逸响,嘉树含清辉。”
(2).指雄浑奔放的诗文。《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采 南皮 之高韵。” 李善 注:“逸响,谓 司马相如 之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鬱于泉渊,逸响振于金石,英华奋发,波澜浩荡,笔有餘力,文无竭源。”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在韵言则有 屈原 起于 楚 ,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絶一世。” ——《漢語大詞典》
(2).指雄浑奔放的诗文。《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采 南皮 之高韵。” 李善 注:“逸响,谓 司马相如 之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鬱于泉渊,逸响振于金石,英华奋发,波澜浩荡,笔有餘力,文无竭源。”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在韵言则有 屈原 起于 楚 ,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絶一世。” ——《漢語大詞典》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