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问讯湘西寺,雾重江漫漫。

张孝祥宋代〕《劝农以湘波不动楚山碧花压阑干春昼长为韵得干字

积雨已连月,长沙尚春寒。今朝定何朝,唤客来江干。

问讯湘西寺,雾重江漫漫。聊须万斛舟,渡此千尺湍。

老松如相迎,翠落头上冠。却望城中花,宝髻垂珠鬘。

劝农有故事,般乐非所安。薄晚会春园,老稚随马鞍。

彘肩侑尊酒,呼唤来同盘。从容及鄙事,尔汝开心肝。

我是耕田夫,偶然此为官。饱不知稼穑,愧汝催租瘢。

愿言各努力,长年好相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问讯湘西漫漫

问讯(問訊)wèn xùn
(1).互相通问请教。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2).打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康濯 《水滳石穿》第五章:“他已经找 有根 问讯过, 有根 答应了,说让社里雇用。”
(3).问候;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 季长 。” 何其芳 《画梦录·丁令威》:“ 丁令威 引颈而望,寂寞得很,无从向昔日的友伴致问讯之情。”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晋 法显 《佛国记》:“ 阿那律 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 大目连 ,汝可往问讯世尊, 目连 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尊者将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走不多步,恰好一个法师,手中拿着法环摇将过来,朝着打个问讯。” 老舍 《四世同堂》八四:“和尚看了 瑞全 一眼,打了个问讯,走入正殿,去敲打木鱼。”  ——《漢語大詞典》
湘西
唐 柳宗元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骈字类编》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1.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2.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3.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雾 ( 霧 ) wù
雾 [ wù ]
  1.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气。~霭。迷~。云~。~淞(通称“树挂”)。
  2. 像雾的东西:烟~。~剂。喷~器。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1.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2.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3.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4.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5.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漫漫 màn màn
(1).广远无际貌。《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 尹知章 注:“漫漫,旷远貌。”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宋 范成大 《题山水横看》诗之一:“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六场:“长路漫漫北风紧,带锁配枷实难行。”
(2).长貌;久貌。《后汉书·蔡邕传》“ 宁子 有清商之歌, 百里 有豢牛之事” 李贤 注引《三齐记》载 宁戚 歌曰:“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孤寂的空房中,她想起日后这漫漫的岁月,有时痛不欲生,几要自杀。”
(3).平缓貌。《广雅·释训》:“漫漫,平也。” 南朝 梁 沈约 《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宋 王安石 《寄韩持国》诗:“渌遶宫城漫漫流,鹅黄小蝶弄春柔。”
(4).遍布貌。《太平御览》卷八引《尚书大传》:“ 舜 歌曰:‘卿云烂兮,糺漫漫。’”今本《尚书大传》作“縵縵”。 唐 戴叔伦 《苏溪亭》诗:“ 苏溪亭 上草漫漫,谁依东风十二阑。”《白雪遗音·八角鼓·春云淡淡》:“春云淡淡,春雾漫漫。”
(5).众多貌。 战国 楚 宋玉 《钓赋》:“漫漫羣生,孰非吾有。”
(6).放任,放纵。《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归以吾言谓而王,王前事漫漫,今当自谨,独不闻 燕 齐 事乎?言吾为而王泣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7).昏愦糊涂。《太平御览》卷二二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里语曰:‘县官漫漫,寃死者半。’”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心蒙蒙兮恍惚,魄漫漫兮西东。”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
(8).浩荡貌。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有酒有酒兮告临江,风漫漫兮波长。”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诗:“东风漫漫吹桃李,尽日独行春色里。”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吴舍人》诗:“春风漫漫春浩浩,生人死人满春抱。”
(9).容光焕发的样子。
(10).慢慢。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太僕停嗔息怒,听老汉漫漫的説与你听。” 清 袁于令 《双莺》第五折:“我们且漫漫的傍了垂杨,一路访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投辕》:“求爷通报过了,小人漫漫的再禀。” 张天翼 《儿女们》:“耳朵里听着他们哇啦哇啦吵着的声音漫漫的远下去远下去。”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