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闻说马周工献替,九重还补舜聪明。

王鏊明代〕《贺师邵初授御史次师陈韵

越溪芝秀丽春晴,瑞应人传豸府名。一日文章惊豹变,百年风节爱冰清。

大廷纠劾当宸立,秘殿传宣傍辇行。闻说马周工献替,九重还补舜聪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闻说献替九重还补聪明

闻说(聞説)
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漢語大詞典》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工 gōng《國語辭典》

工 [ gōng ]

  1. 有专门技术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如:「木工」、「矿工」、「水电工」。《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技巧。如:「唱工」、「雕工」、「巧夺天工」。唐·李白〈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3. 劳动生产的作业。如:「上工」、「加工」、「怠工」。
  4. 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如:「施工」、「竣工」。
  5. 工业的简称。如:「化工」。
  6. 一种古代乐谱上的音阶符号。参见「工尺 」条。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擅长。如:「工于心计」。《韩非子·五蠹》:「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1. 精致、巧妙。如:「工整」。《红楼梦·第四八回》:「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
献替(獻替)xiàn tì
见“ 献可替否 ”。  ——《漢語大詞典》
九重 jiǔ chóng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漢語大詞典》
还补(還補)huán bǔ
归还。《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倘尔民良心不死,明岁收成照数还补。”《清史稿·食货志二》:“此人并非官吏,借出之米,还补时遣何人催纳?”  ——《漢語大詞典》
舜 shùn《國語辭典》

舜 [ shùn ]

  1. 參見「虞舜 」條。
  2. 木槿的別名。參見「木槿 」條。
  3.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舜華。
聪明(聰明)cōng míng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