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圣皇孝敬出宸衷,恭奉慈舆谒陵庙。

杨荣明代〕《随驾谒长陵献陵

韶光融融丽晴昊,万汇昭苏春正好。圣皇孝敬出宸衷,恭奉慈舆谒陵庙。

方今六合皆同春,圣皇大德沾被均。诚由圣母秉至仁,天心悦鉴人欢忻。

翠华晨发随凤辇,香飘蔼蔼祥云绚。平原广路净纤埃,夹道嵩呼纷舞抃。

引望二陵松柏路,雾敛云开待皇辂。粢盛丰备礼有仪,对越之诚存永慕。

陵前旋驾仍徐徐,陵旁蔀屋多民居。洪恩锡赉何稠叠,山童野叟皆欢娱。

孝诚上格神灵喜,甘雨应时沾远迩。圣母怡愉感帝心,臣庶蒙恩均拜赐。

我皇圣德恊天机,圣母洪福与天齐。小臣何幸扈清跸,愿祝万寿歌雍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圣皇孝敬宸衷谒陵

圣皇(聖皇)shèng huáng
对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於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潁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漢語大詞典》
孝敬 xiào jìng
(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姦为凶德。”《汉书·武帝纪》:“故旅耆老,復孝敬,选豪俊,讲文学。” 唐 许浑 《题卫将军庙》诗序:“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然信居乡里。”《红楼梦》第五十回:“ 贾母 见他来了,心中喜欢,道:‘我怕你冻着,所以不许人告诉你去。你真是个小鬼灵精儿,到底找了我来。论礼,孝敬也不在这上头。’”
(2).谓孝顺尊敬。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八章:“厉害是厉害,他可是很孝敬他妈呀!”
(3).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红楼梦》第二六回:“你説这四样礼物,可难得不难得……我先孝敬了母亲,赶着就给你们老太太、姨母送了些去。”《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小侄没有孝敬老师和世叔,怎反受起老师的惠来?” 曹禺 《雷雨》第一幕:“这给我啦,那只当着你这是孝敬爸爸的。”
(4).旧时以钱物贿赂、讨好上司或其他有力者,亦称“ 孝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少大人应酬过几天,便要到外面买东西,什么孝敬上司的,送同寅的,自己公馆用的,无非是洋货。”《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胡举人 就把这一千银票子双手捧上,説道:‘这是 贾魏氏 那一案, 魏 家孝敬老公祖的,求老公祖格外成全。’” 老舍 《茶馆》第二幕:“ 王掌柜 ,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宸衷 chén zhōng
(1).帝王的心意。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泛彼辽碣,瑞我国东,有符皇德,乃眷宸衷,就言鷲室,栖诚梵宫。”《旧唐书·杨发传》:“礼之疑者,决在宸衷。”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此其心皆体国,而所见各殊,惟折以宸衷,则众论一矣。”
(2).偶沿用于称国家最高领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下》:“伏愿我大总统、总理宸衷之断,即颁明令斥免 曹 章 等。”  ——《漢語大詞典》
恭 gōng《國語辭典》

恭 [ gōng ]

  1. 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2. 遵行、奉行。《三國志·卷五五·吳書·黃蓋傳》:「初皆怖威,夙夜恭職。」
  3. 稱讚。如:「恭維」。
  1. 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如:「打恭作揖」。《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
  2. 姓。如晉代有恭播。
  1. 謙和。如:「恭敬」、「謙恭有禮」。
  1. 敬肅。如:「恭送」、「洗耳恭聽」、「恭候大駕」。
奉 fèng《國語辭典》

奉 [ fèng ]

  1. 拱捧。《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2. 进献。如:「奉献」。《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3. 敬受。如:「奉命」、「奉谕」。
  4. 推崇、拥戴。如:「奉为圭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
  5. 信仰、遵循。如:「信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6. 讨好、巴结。如:「奉承」。宋·无名氏《梅妃传》:「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
  7. 供养、侍候。如:「奉养」、「侍奉」、「奉亲」。
  8. 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传》:「道武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陛下奉先思孝,兴福除祸。」
  1. 官员的薪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同「俸 」。
  2. 姓。如汉代有奉挥。
  1. 自己的言行与他人有关时的敬词。如:「奉劝」、「奉陪」、「奉送启程」。
慈 cí《國語辭典》

慈 [ cí ]

  1. 愛憐。《史記·卷四·周本紀》:「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1. 父母對子女的愛稱為「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2. 深篤的愛。《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唐·孔穎達·正義:「慈謂愛之深也。」《禮記·曲禮上》:「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
  3. 稱謂。用以尊稱母親。如:「令慈」、「家慈」。
  4. 吸鐵。如:「慈石」。通「磁」。
  5. 姓。如漢代有慈仁。
舆 ( 輿 ) yú
舆 [ yú ]
  1.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
  2.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台。~论。~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
  3. 疆域:~地。~图。堪~(相地,风水)。
谒陵(謁陵)yè líng
拜谒陵墓。《东观汉记·乐成王萇传》:“ 乐成王 居谅闇,衰服在身,弹棊为戏,不肯謁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观 伯始 謁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焉。”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八:“衬衫已经湿透了,谒陵既毕,我想是可以解衣的时候了。”  ——《漢語大詞典》
庙 ( 廟 ) miào
庙 [ miào ]
  1.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
  2.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岳~。寺~。
  3. 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