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诚由圣母秉至仁,天心悦鉴人欢忻。

杨荣明代〕《随驾谒长陵献陵

韶光融融丽晴昊,万汇昭苏春正好。圣皇孝敬出宸衷,恭奉慈舆谒陵庙。

方今六合皆同春,圣皇大德沾被均。诚由圣母秉至仁,天心悦鉴人欢忻。

翠华晨发随凤辇,香飘蔼蔼祥云绚。平原广路净纤埃,夹道嵩呼纷舞抃。

引望二陵松柏路,雾敛云开待皇辂。粢盛丰备礼有仪,对越之诚存永慕。

陵前旋驾仍徐徐,陵旁蔀屋多民居。洪恩锡赉何稠叠,山童野叟皆欢娱。

孝诚上格神灵喜,甘雨应时沾远迩。圣母怡愉感帝心,臣庶蒙恩均拜赐。

我皇圣德恊天机,圣母洪福与天齐。小臣何幸扈清跸,愿祝万寿歌雍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圣母至仁天心欢忻

诚 ( 誠 ) chéng
诚 [ chéng ]
  1.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2.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由 yóu《國語辭典》

由 [ yóu ]

  1. 原因。如:「事由」、「原由」、「理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
  2. 机会、机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3. 途径、方法。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游日记二》:「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
  4. 姓。如秦代有由余。
  1. 遵循、听从。《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 听任、任凭。如:「信不信由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3. 走、经过。《孟子·离娄上》:「舍止路而不由,哀哉。」《宋史·卷三一困·范仲淹传》:「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
  4. 践行。《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1. 自、从。表示所从出。如:「言不由衷」、「由北到南」。《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2. 因为。表示原因。如:「由于」、「咎由自取」。《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3. 表示凭借。如:「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织而成的。」
  4. 属、归。表示职责范围的画分。如:「这个案子是由我负责承办。」
  5. 于。表示所在。《书经·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圣母(聖母)shèng mǔ
(1).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 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大哉! 太祖 之功、 太宗 之德、 神宗 之志,而圣母成之。”《宣和遗事》前集:“自古母后临朝,那曾见有如圣母手书还政的,可做万世法则。”《宋史·乐志十三》:“圣母有子,重光类禋。”《清史稿·世祖纪二》:“朕自弱龄,即遇皇考 太宗皇帝 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按, 清 制,嗣皇帝即位,称生母为圣母,尊称圣母皇太后。参阅《清通典·嘉礼二》
(2).旧时对 孔子 母亲的尊称。 清 魏源 《孔子年表》:“ 孔子 十有五岁,圣母 颜氏 卒。”
(3).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隋书·列女传·谯国夫人》:“后遇 陈国 亡, 岭 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4).古代对女神、女巫之称。《后汉书·郡国志三》“ 广陵 有 东陵亭 ” 李贤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记》:“女子 杜姜 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 东陵圣母 。”
(5).旧时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庙等。 唐 鲍溶 《送王炼师》诗:“圣母祠堂药树香,邑君承命荐椒浆。”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尝过 小孤山 ,庙像乃一妇人,而勑额为圣母庙,岂止俚俗之繆哉!”按,《封神演义》中亦有 龟灵圣母 。
(6).基督教徒尊称 耶稣 之母 马利亚 。 冰心 《南归》:“母亲闭着眼微微的笑说:‘我像 观世音 了。’我也笑说:‘也像圣母呢!’”按,通称圣母 马利亚 。  ——《漢語大詞典》
秉 bǐng《國語辭典》

秉 [ bǐng ]

  1. 成把、成束的谷物。《说文解字·又部》:「秉,禾束也。」《诗经·小雅·甫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梁·范缜〈神灭论〉:「岂不以僧有多稌之期,友无遗秉之报?」
  2.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六斛为「一秉」。《集韵·上声·梗韵》:「秉,或曰粟十六斛为秉。」《论语·雍也》:「冉子与之粟五秉。」
  3. 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史记·卷七九·范 睢蔡泽传》:「吾闻先生相李兑,曰『百日之内持国秉』,有之乎?」通「柄」。
  4. 姓。如汉代有秉宽。
  1. 用手执握。《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 保持、坚持。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秉节身常苦,求仁志不违。」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魔障套·三煞〉:「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
  3. 主持、掌握。《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王儒信)​劝让自为大冢宰,总秉众务,收密权。」
  4. 根据、依循。如:「秉公处理」。
至仁 zhì rén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語大詞典》
天心 tiān xīn
(1).犹天意。《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汉书·杜周传》:“宜修 孝文 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説民意,年岁宜应。”《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至於因此一事,那 赵大 久无对证的人命,一并发觉,越见得天心巧处。”
(2).君主的心意。 唐 郭湜 《高力士传》:“顷缘风疾所侵,遂使言辞舛谬,今所尘黷,不称天心,合当万死。” 宋 梅尧臣 《王龙图知江陵》诗:“捧詔出 荆州 ,天心寄远忧。”
(3).本性,本心。《文子·上礼》:“圣人初作乐也,以归神杜淫,反其天心。” 元 张宇 《感怀》诗:“世路羊肠剧险艰,天心应厌著儒冠。”
(4).天空中央。 唐 李白 《临江王节士歌》:“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 胶东 民歌《抗日五更》:“三呀三更里,月儿挂天心。”  ——《漢語大詞典》
悦 ( 悅 ) yuè
悦 [ yuè ]
  1. 高兴,愉快:喜~。愉~。和颜~色。心~诚服。取~于人。
  2. 使愉快:~耳。赏心~目。
  3. 姓。
鉴 ( 鑒 ) jiàn
鉴 [ jiàn ]
  1. 镜子。
  2. 照:光可~人。
  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
  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欢忻(歡忻,懽忻)huān xīn
欢欣。《晏子春秋·谏下二二》:“为妻之道,使其众妾皆得欢忻于其夫,谓之不嫉。” 汉 王充 《论衡·明雩》:“礼之心悃愊,乐之意欢忻。悃愊以玉帛效心,欢忻以钟鼓验意。” 唐 孟郊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诗:“赏异出嚣杂,折芳积欢忻。” 宋 陆游 《书怀示子遹》诗:“东望故山百餘里,父老欢忻来接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