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穷途(窮途)qióng tú
亦作“ 穷涂 ”。
(1).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二:“穷涂不择友,过眼如乱云。” 元 耶律楚材 《壬午元日》诗之二:“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軻穷途腊已残。” 明 夏完淳 《梦怀长公郭侍御五竺崔舍人》诗:“穷途知己谁青眼,歧路伤心已白头。”
(2).指处于困境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默然,遂行至 吴 ,疾於中道,乞食 溧阳 ……曰:‘夫人賑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二:“只因柔意怜穷途,遂将温情把我许。”
(3).路的尽头。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四:“ 晋 风日以頽,穷途方慟哭。” 明 刘基 《题〈谢皋羽传〉后》诗:“ 阮籍 哭穷途, 墨翟 哭素丝。”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 阮籍 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4).长途;远路。《再生缘》第七回:“ 尹氏 夫人忙打点,要差公子走穷途。” ——《漢語大詞典》
(1).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 宋 苏轼 《丙子重九》诗之二:“穷涂不择友,过眼如乱云。” 元 耶律楚材 《壬午元日》诗之二:“萧条异域年初换,坎軻穷途腊已残。” 明 夏完淳 《梦怀长公郭侍御五竺崔舍人》诗:“穷途知己谁青眼,歧路伤心已白头。”
(2).指处于困境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子胥 默然,遂行至 吴 ,疾於中道,乞食 溧阳 ……曰:‘夫人賑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二:“只因柔意怜穷途,遂将温情把我许。”
(3).路的尽头。比喻没落衰亡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四:“ 晋 风日以頽,穷途方慟哭。” 明 刘基 《题〈谢皋羽传〉后》诗:“ 阮籍 哭穷途, 墨翟 哭素丝。”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二》:“其二便是‘穷途’了,听说 阮籍 先生也大哭而回,我却也像在歧路上的办法一样,还是跨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4).长途;远路。《再生缘》第七回:“ 尹氏 夫人忙打点,要差公子走穷途。”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猖狂 chāng kuáng
(1).谓随心所欲,无所束缚。《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成玄英 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耕学文。” 明 唐寅 《烟波钓叟歌》:“芦花荡里醉眠时,就解蓑衣作衾枕;撑开老眼恣猖狂,仰视青天大如饼。”
(2).指清虚以自守的境界。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无问入猖狂。”
(3).狂妄而放肆。 汉 扬雄 《赵充国颂》:“明灵惟 宣 ,戎有 先零 。 先零 猖狂,侵 汉 西疆。”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 軾 也西南之匹夫……翰林 欧阳公 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輒进説於左右。”《红楼梦》第五回:“子係 中山 狼,得志便猖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飞尘不绝地驰骋。”
(4).形容思想、感情、文章气势激荡奔放。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逯钦立 注:“猖狂,情怀激动。” 唐 柳宗元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雄 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 退之 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 韩 柳 是好友,又互相了解彼此的造诣, 柳 称 韩 文‘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所谓猖狂云云,就是 韩愈 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5).形容气势猛烈。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颶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烟迷城市,火燎楼臺……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鬚;緑髮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6).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夫差传》:“ 吴王 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於 秦餘杭山 ,胸中愁忧,目视茫茫,行步猖狂,腹馁口饥。” 宋 叶适 《宿觉庵记》:“盖世有畏日暮,疾走猖狂而迷惑者,然犹反顾不已。” ——《漢語大詞典》
(2).指清虚以自守的境界。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无问入猖狂。”
(3).狂妄而放肆。 汉 扬雄 《赵充国颂》:“明灵惟 宣 ,戎有 先零 。 先零 猖狂,侵 汉 西疆。”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 軾 也西南之匹夫……翰林 欧阳公 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輒进説於左右。”《红楼梦》第五回:“子係 中山 狼,得志便猖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飞尘不绝地驰骋。”
(4).形容思想、感情、文章气势激荡奔放。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逯钦立 注:“猖狂,情怀激动。” 唐 柳宗元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雄 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 退之 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 韩 柳 是好友,又互相了解彼此的造诣, 柳 称 韩 文‘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所谓猖狂云云,就是 韩愈 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5).形容气势猛烈。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颶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烟迷城市,火燎楼臺……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鬚;緑髮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6).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夫差传》:“ 吴王 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於 秦餘杭山 ,胸中愁忧,目视茫茫,行步猖狂,腹馁口饥。” 宋 叶适 《宿觉庵记》:“盖世有畏日暮,疾走猖狂而迷惑者,然犹反顾不已。” ——《漢語大詞典》
甚 shèn/shén《國語辭典》
甚 [ shèn ]
副- 很、非常。如:「甚多」、「甚好」、「甚佳」。
- 過分、過度。如:「欺人太甚」。
甚 [ shé ]
- (二)之又音。
甚 [ shén ]
- 參見「甚麼 」條。
狼藉 láng jí
亦作“ 狼籍 ”。
(1).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唐 元稹 《夜坐》:“孩提万里何时见?狼籍家书卧满牀。”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 苏鶚 《演义》﹞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 朱自清 《背影》:“到 徐州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指多而散乱堆积。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籍,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后汉书·张酺传》:“﹝ 竇景 ﹞遣掾 夏猛 私谢 酺 曰:‘ 郑据 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惊百。’”《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 杜太尉 狼籍,为朝廷深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汉武 遣绣衣直指, 桓帝 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行此下策。”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咸不平,声名益狼籍。”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4).形容困厄、窘迫。 宋 司马光 《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志,而狼籍以死者比比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籍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5).犹糟蹋。 唐 李商隐 《杂纂》:“狼籍米穀。”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六折:“谢贤王肯作媒,劳重恁牵傀儡,可惜狼藉了 王阳 气力。”《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范道 在寺多年,一世奉斋,并不敢有一毫贪慾,也不敢狼籍天物。”
(6).犹折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十人而狼籍之耳。” 何垠 注:“狼籍之,言磨折之至於惫也。”《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怜儿女犹髫少,离却娘亲怎得生?当然狼籍都断送,絶了亡夫后代根。” ——《漢語大詞典》
(1).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唐 元稹 《夜坐》:“孩提万里何时见?狼籍家书卧满牀。”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 苏鶚 《演义》﹞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 朱自清 《背影》:“到 徐州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指多而散乱堆积。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籍,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后汉书·张酺传》:“﹝ 竇景 ﹞遣掾 夏猛 私谢 酺 曰:‘ 郑据 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惊百。’”《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 杜太尉 狼籍,为朝廷深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汉武 遣绣衣直指, 桓帝 遣八使,皆以守宰狼籍,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行此下策。”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咸不平,声名益狼籍。”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4).形容困厄、窘迫。 宋 司马光 《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鬱鬱不得志,而狼籍以死者比比矣。”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籍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5).犹糟蹋。 唐 李商隐 《杂纂》:“狼籍米穀。”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六折:“谢贤王肯作媒,劳重恁牵傀儡,可惜狼藉了 王阳 气力。”《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范道 在寺多年,一世奉斋,并不敢有一毫贪慾,也不敢狼籍天物。”
(6).犹折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十人而狼籍之耳。” 何垠 注:“狼籍之,言磨折之至於惫也。”《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怜儿女犹髫少,离却娘亲怎得生?当然狼籍都断送,絶了亡夫后代根。” ——《漢語大詞典》
青衫 qīng shān
(1).古时学子所穿之服。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 楚 臣既放,魂往 江 南。弟子曰:玉释佩,马解驂。濛濛緑水,褭褭青衫。乃召巫史:兹忧何止?”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泪点(淚點)lèi diǎn
亦作“泪点”。 泪珠。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多管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低下头,黄豆大的泪点,滴在铺盖卷上。” ——《漢語大詞典》
斑 bān《國語辭典》
斑 [ bān ]
名- 杂色的点或花纹。如:「白斑」、「红斑」。《说文解字·文部》:「辬,驳文也。」清·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废矣。」唐·宋之问〈晚泊湘江〉诗:「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 痕迹。元·钱惟善〈和季文山斋早春〉诗:「落梅风细小窗寒,石上余香点点斑。」
- 一小部分。如:「可见一斑」。
- 灰白。颜色杂而不纯。如:「斑白」。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杂乱。《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汉·王逸·注:「斑,乱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