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移孝为忠吉,由奢入俭宁。

陈元光唐代〕《语州县诸公敏 其一

总角趋朝对,雄飞出禁城。人才当翊国,世赏可辞荣。

怜厥神童子,寻为壮友生。南方承父镇,北阙列儒名。

移孝为忠吉,由奢入俭宁。长安瞻日月,岭海肃风霆。

败事诚因酒,增高必自陵。尊老须养老,使士要推诚。

寅协无他式,清勤慎不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移孝为忠

移孝为忠(移孝爲忠)yí xiào wéi zhōng
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 唐 张说 《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徵。《经》云:移孝为忠,孝则不匱。”亦省作“ 移忠 ”。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回视此生之几何,常惧移忠而靡及。”  ——《漢語大詞典》
吉 jí《國語辭典》

吉 [ jí ]

  1. 好的、善的。与「凶」相对。如:「吉祥」、「吉人天相」、「大吉大利」。唐·白居易〈新乐府·草茫茫〉:「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 有利的事。如:「凶多吉少」、「趋吉避凶」。
  2. 姓。如汉代有吉恪。
由 yóu《國語辭典》

由 [ yóu ]

  1. 原因。如:「事由」、「原由」、「理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
  2. 机会、机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3. 途径、方法。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游日记二》:「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
  4. 姓。如秦代有由余。
  1. 遵循、听从。《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 听任、任凭。如:「信不信由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3. 走、经过。《孟子·离娄上》:「舍止路而不由,哀哉。」《宋史·卷三一困·范仲淹传》:「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
  4. 践行。《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1. 自、从。表示所从出。如:「言不由衷」、「由北到南」。《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2. 因为。表示原因。如:「由于」、「咎由自取」。《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3. 表示凭借。如:「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织而成的。」
  4. 属、归。表示职责范围的画分。如:「这个案子是由我负责承办。」
  5. 于。表示所在。《书经·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奢 shē《國語辭典》

奢 [ shē ]

  1. 用钱浪费,没有节制。参见「奢侈 」条。
  2. 夸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
  1. 过分的、过多的。如:「奢望」、「奢求」。
  1. 姓。如明代有奢寅。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俭 ( 儉 ) jiǎn
俭 [ jiǎn ]
  1. 节省,不浪费:~省。~朴。勤~。克勤克~。
  2. 贫乏,歉收:~月。~岁。~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