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莫似汝父癖,愆尤日潜滋。

孙承恩明代〕《示子效玉川子

书斋坐清昼,昧昧心弗怡。阿松忽前来,出扇乞我诗。

阿松性沉嘿,颇不喜施为。我疑乃质鲁,但识栗与梨。

今朝忽好事,我喜为解颐。呼儿更来前,听我好言词。

汝今十四岁,非复髫龀儿。读书吾家事,诲汝良孜孜。

读书添智慧,读书破愚痴。读书为贤良,读书佩朝裾。

汝前当七龄,头角颇岐嶷。何更七年来,碌碌但如斯。

岂汝诚质鲁,变化犹有期。抑汝故懒惰,懒惰无由医。

人生要树立,诗书乃镃基。利达且莫言,赋命固不齐。

但观不学人,何别隶与厮。学庸及语孟,精义要深惟。

尚书最难读,功当百倍之。考事贯今古,摛文炳珠玑。

今虽未能然,为学当视兹。似汝恁陋劣,万难冀毫釐。

吾又念世德,承传汝当思。吾宗百年来,诗礼人共推。

穆穆抑斋老,黉宫拥皋比。汝祖雪岑公,清名绝瑕疵。

我虽勉继述,浅薄恒忸怩。汝若不自立,自汝隳门楣。

汝观东邻氏,绰楔高巍巍。有子不嗜学,破败共笑嗤。

又观西邻翁,起家自茅茨。有子立青云,里闬腾光辉。

人生无愚智,共识好与媸。东西两家子,问汝当何居。

光阴不我待,日月相奔驰。汝勿恃年小,一去难再追。

不信观汝爷,尚记发垂垂。转眼亦几何,清霜点乌髭。

少时不自力,及此徒伤悲。我家世清白,囊橐无馀赀。

幸存薄田亩,犹可供粥糜。亦有书满架,古训光陆离。

役使有童奴,免使执爨炊。古人贫亦学,劳苦身无资。

我今虽淡薄,不令汝寒饥。汝若更不学,此咎当责谁。

只今当长夏,俗事无牵縻。愿汝务学业,毋徒习遨嬉。

切磋同阿哥,和鸣恊埙篪。莫似汝父懒,失学悔后时。

愿汝崇明德,忠信以自治。入则孝爷娘,出则敬友师。

莫似汝父癖,愆尤日潜滋。莫起侈泰念,淡薄守家规。

莫习轻薄态,执礼须谦卑。但观世上人,浮侈终自隳。

我今已四十,精力会有衰。汝年渐长大,将以门户遗。

男儿贵自强,奋发不可迟。爷娘虽汝怜,岂得长提携。

世事不可料,前程杳难窥。贤不肖系人,造物无容私。

骥子始堕地,骨相超等夷。驽骀亦自别,宁候异日知。

如今亦稍稍,我窃为汝疑。再看汝一龄,便可分雄雌。

恩义不相掩,舐犊非为慈。汝不用吾言,吾将汝鞭笞。

告汝出苦语,拊心转歔欷。勉哉不可忘,一一镌肝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愆尤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汝 rǔ《國語辭典》

汝 [ rǔ ]

  1. 你。《书经·尧典》:「汝能庸命,巽朕位。」宋·陆游〈战城南〉诗:「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1. 参见「汝水 」条。
  2. 姓。如明代有汝讷。
父 fù/fǔ《國語辭典》

父 [ fù ]

  1. 称谓:➊ ​ 对爸爸的称呼。如:「父亲」、「养父」、「家父」、「继父」。《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 用以尊称亲族中男性的长辈。如:「伯父」、「叔父」、「舅父」、「祖父」。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父 [ fǔ ]

  1.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广韵·平声·麌韵》:「父,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称。」《文选·成公绥·啸赋》:「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
  2. 野老的通称。如:「渔父」。《文选·潘岳·藉田赋》:「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
癖 pǐ《國語辭典》

癖 [ pǐ ]

  1. 病名。中医上指腹内生硬块,消化不良的病症。《玉篇·疒部》:「癖,食不消。」《抱朴子·内篇·极言》:「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2. 习性、嗜好。如:「洁癖」、「书癖」、「睡癖」。

癖 [ ​pì ]

  1. (一)​之又音。
愆尤 qiān yóu
过失,罪咎。 汉 张衡 《东京赋》:“卒无补於风规,祇以昭其愆尤。”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宋 司马光 《为庞公让明堂加恩第二表》:“臣禄秩已丰,勤劬至薄,不可復加,固难褒进,以重愆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汝辈宜各洗心,为主効力,从前愆尤,悉不计较。”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潜 ( 潛 ) qián
潜 [ qián ]
  1.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2.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3. 姓。
滋 zī《國語辭典》

滋 [ zī ]

  1. 生长、繁殖。如:「滋生」。《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谷萎败不成。」
  2. 培植、培养。《楚辞·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3. 引发、惹发。如:「滋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4. 润泽。《文选·谢惠连·捣衣诗》:「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唐·李商隐〈潭州〉诗:「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5. 补身体。如:「他身子十分虚弱,须好好滋补一番。」
  6. 北平方言。指喷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1. 繁多、茂盛。《文选·潘岳·射雉赋》:「靡木不滋,无草不茂。」
  1. 更加。《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史记·卷一一二·酷吏传·序 》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1. 味道、美味。《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汦汦庶类,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
  2. 汁液。《文选·扬雄·羽猎赋》:「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文选·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滋素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