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东南竭,饥羌十九亡。
黄镇成〔元代〕《赠奉使宣抚伞萨尔二十韵》
宝历承千祀,舆图冠百王。际天开日月,率土效梯航。
累洽规模远,重华法度彰。建官周典礼,熙绩帝文章。
总总繁生聚,茫茫辟土疆。枯荄虞阻泽,蔀屋虑遗光。
宸阙忧方轸,宵衣寝未遑。畴咨人杰用,直指使华将。
旷典临轩重,渊衷布诏详。闾阎遐可迩,冠盖蔚相望。
秋气腾鹰隼,朝阳集凤凰。渡江摇岳影,压境重星芒。
蠡泽鱼龙窟,闽山水石乡。德音昭两道,威誉耸殊方。
人瘼先扶拯,官流尽激扬。煦和深雨露,推断肃冰霜。
财力东南竭,饥羌十九亡。茧丝期重惜,琴瑟徯更张。
伏谒惭褒櫑,陈诗忝泮璜。愿闻归奏日,竹帛永垂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财力(財力)cái lì
(1).民财与民力。《管子·君臣下》:“财力之贡於上,必由中央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採难得之宝,贵奇怪之物,造无益之器,恣不已之欲,非鬼非神,财力安出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甚至坟寺、庄园、第宅,更殫竭财力,以图宏壮。”
(2).指资金。 夏仁虎 《旧京琐记·朝流》:“﹝工艺局﹞出口岁增数百万,惜财力薄,无大资本家助之,所招股本特乡年世好戔戔廉俸而已,故终至停办。” 刘绍棠 《布穀鸟歌唱的季节》:“供销社给他开渠在物力财力上的支援。” ——《漢語大詞典》
(2).指资金。 夏仁虎 《旧京琐记·朝流》:“﹝工艺局﹞出口岁增数百万,惜财力薄,无大资本家助之,所招股本特乡年世好戔戔廉俸而已,故终至停办。” 刘绍棠 《布穀鸟歌唱的季节》:“供销社给他开渠在物力财力上的支援。” ——《漢語大詞典》
东南(東南)dōng nán
(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易·说卦》:“齐乎巽,巽,东南也。” 高亨 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巽为东南方,故曰‘巽,东南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 高启 《胡应炎传》:“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
(2).泛指国家领域内的东南地区。《宋书·自序》:“ 警 ( 沉警 )内足於财,为东南豪士,无仕进意,谢病归。”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陛下据 钱塘 已耗之气,用 闽 浙 日衰之士,而欲鼓东南习安脆弱之众,北向以争中原,臣是以知其难也。”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国家领域内的东南地区。《宋书·自序》:“ 警 ( 沉警 )内足於财,为东南豪士,无仕进意,谢病归。”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陛下据 钱塘 已耗之气,用 闽 浙 日衰之士,而欲鼓东南习安脆弱之众,北向以争中原,臣是以知其难也。”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 ——《漢語大詞典》
竭 jié《國語辭典》
竭 [ jié ]
动- 负载。《礼记·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文选·木华·海赋》:「擘洪波,指太清,竭磐石,栖百灵。」
- 枯竭、干涸。《诗经·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 尽、穷尽。如:「尽心竭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楚辞·屈原·卜居》:「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
饥 ( 飢 饑 ) jī
饥 [ jī ]
-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
-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
羌 qiāng《國語辭典》
羌 [ qiāng ]
名-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为西戎,分布在今大陆地区青海、甘肃、四川一带。
- 动物名。鹿科麂属。全身披褐色短毛,雄羌头上长角,形体大小及吠声似狗。行动隐密敏捷,常出没在清晨及傍晚时的山地浓密林区,以野菜、鲜草、嫩叶为食。
- 姓。如晋代有羌迪。
- 句首发语词,无义。《楚辞·屈原·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汉·王逸·注:「羌,楚人语词也。」
- 乃、却、反而。表示转折、并列或假设。《楚辞·屈原·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邈希世而特出,羌瑰谲而鸿纷。」
十九 shí jiǔ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漢語大詞典》
亡 wáng/wú《國語辭典》
亡 [ wáng ]
动- 逃跑。如:「流亡」、「逃亡」。《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 失去。如:「亡羊补牢」。《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 死去。如:「死亡」、「伤亡」。
- 消灭。如:「灭亡」、「败亡」。《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外出不在。《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聊斋志异·卷一○·真生》:「明日,往投刺,适值其亡,凡三谒,皆不遇。」
- 忘记。汉·王充《论衡·语增》:「为长夜之饮,亡其甲子。」唐·戴叔伦〈南野〉诗:「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通「忘」。
-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末所愤愤者,亡亲坟垄未成。」
亡 [ wú ]
动- 没有。《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唐·韩愈〈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同「无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