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犀象走王庭,怪石亦具山水形,尽辇中州作画屏。
唐顺之〔明代〕《点苍山歌赠雪屏赵考功》
点苍山,十九峰,峰峰巧削玉芙蓉,炎天赤日雪不融。
峰顶涌出十九泉,一峰一泉相萦缠,流到峰前共一川。
雪花乱落绿波里,迭岛连洲镜中起,是为巨海名西洱。
蒙舍当年控百蛮,山水中间凿两关,一夫守此百不攀。
圣代垂裳九夷附,此地千秋罢烽戍,洱海行人日夜渡。
剪除蓬藋疏街衢,歌钟绮衣盈路隅,昔日不毛今雄都。
山中鸡犬散不取,山下乌蛮种禾黍,况乃儒风似邹鲁。
纷纷犀象走王庭,怪石亦具山水形,尽辇中州作画屏。
羡君结庐山之窟,窗里诸峰互出没,夜夜读书常映雪。
十年簪笏系朝班,位高官要身不闲,惟有清梦到故山。
余亦平生好奇者,一说名山心若洒,何时与君共坐雪峰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纷纷(紛紛)fēn fēn
(1).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重华 一去寧復得?天下纷纷经几 秦 。” 明 沈采 《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沙汀 《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
(2).众多貌。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宋 苏轼 《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 之际,何其乱也。故曰 春秋 之盟无信盟也, 春秋 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红楼梦》第二九回:“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茅盾 《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 王安石 《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漢語大詞典》
(2).众多貌。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宋 苏轼 《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 之际,何其乱也。故曰 春秋 之盟无信盟也, 春秋 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红楼梦》第二九回:“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茅盾 《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 王安石 《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漢語大詞典》
犀象 xī xiàng
(1).犀牛和象。《孟子·滕文公下》:“﹝ 周公 ﹞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晋 左思 《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鸞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
(2).犀角和象牙。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 吕延济 注:“犀象,牙角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汧公 勉 为 岭 南节度使,罢镇。行到 石门 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漢語大詞典》
(2).犀角和象牙。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 吕延济 注:“犀象,牙角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汧公 勉 为 岭 南节度使,罢镇。行到 石门 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动-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 往、去。如:「走往」、「走访」。
- 供行走的。如:「走道」。
-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王庭 wáng tíng
(1).朝廷。《易·夬》:“扬于王庭。” 孔颖达 疏:“王庭是百官所在之处。”《汉书·王莽传中》:“拜爵王庭,谢恩私门者,禄去公室,政从亡矣。”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纳忠王庭,名鏤钟鼎。”
(2).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君长设幕立朝的地方。《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李陵 ﹞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 李善 注:“单于所居之处,号曰王庭。”《汉书·匈奴传上》:“是后 匈奴 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明 梁辰鱼 《念奴娇序·拟出塞》套曲:“曾有擒虏王庭;还有杀敌 居胥 ,战无不胜,竹帛丹青。” ——《漢語大詞典》
(2).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君长设幕立朝的地方。《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李陵 ﹞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 李善 注:“单于所居之处,号曰王庭。”《汉书·匈奴传上》:“是后 匈奴 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明 梁辰鱼 《念奴娇序·拟出塞》套曲:“曾有擒虏王庭;还有杀敌 居胥 ,战无不胜,竹帛丹青。” ——《漢語大詞典》
怪石 guài shí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漢語大詞典》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具 jù《國語辭典》
具 [ jù ]
动- 有、备有。如:「具备」、「独具慧眼」。
- 准备、设置。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红楼梦·第一回》:「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 陈述、报告、列举。如:「知名不具」。《宋史·卷三八四·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
- 器物、用器。如:「文具」、「道具」、「玩具」、「工具」。
- 量词。计算器物、尸体等的单位。如:「两具尸体」、「棺材一具」、「三具电话」。
- 才能、才干。《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 酒食、菜肴。《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具丙。
- 皆、都、全。《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俱」。
山水 shān shuǐ
(1).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 柳宗元 《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緑。”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竇 。”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4).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餘人。”
(5).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竇 。”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杜甫 《存殁口号》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驊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焦循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
(4).山中之水。《南齐书·高逸传·徐伯珍》:“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新唐书·五行志三》:“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餘人。”
(5).犹山野。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漢語大詞典》
形 xíng《國語辭典》
形 [ xíng ]
名- 實體、身體。如:「有形」、「無形」、「形影不離」。《呂氏春秋·先識覽·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 樣子、樣貌。如:「圓形」、「形象」、「形態」、「形容」。《孫子·虛實》:「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 狀況。如:「情形」。
- 地勢。如:「地形」、「形勢」。《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山之險。」
- 表現、顯現。如:「喜形於色」、「形之於外」。《禮記·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 構成、變成。《管子·牧民》:「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故禍不萌。」
- 描寫。如:「形容」、「難以形於筆墨」。
- 比較、對照。如:「相形見絀」。《淮南子·齊俗》:「故高下之相傾也,短脩之相形也,亦明矣。」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 「盡 」的異體字。
辇 ( 輦 ) niǎn
辇 [ niǎn ]
- 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车。帝~。凤~(皇后的车子)。
中州 zhōng zhōu
(1).古 豫州 (今 河南省 一带)地处九州之中,称为 中州 。 汉 王充 《论衡·对作》:“ 建初 孟年, 中州 颇歉, 潁川 汝南 民流四散。” 晋 桓温 《平洛表》:“今 中州 既平,宜时绥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2).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吴志·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 琮 者以百数。” 宋 王安石 《黄河》诗:“派出 昆仑 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是时 交州 为东西海程之中心,因能吸收异教异俗,思想较中州能自由开发。”
(3).归属中土的州郡。 唐 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 张仪 躡踵乘便,纵兵大破之。 蜀侯 诛, 賨邑 灭,至今 蜀 为中州。”
(4).中等州郡。《新唐书·选举志上》:“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通志·地理一》:“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 ——《漢語大詞典》
(2).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吴志·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 琮 者以百数。” 宋 王安石 《黄河》诗:“派出 昆仑 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是时 交州 为东西海程之中心,因能吸收异教异俗,思想较中州能自由开发。”
(3).归属中土的州郡。 唐 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 张仪 躡踵乘便,纵兵大破之。 蜀侯 诛, 賨邑 灭,至今 蜀 为中州。”
(4).中等州郡。《新唐书·选举志上》:“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通志·地理一》:“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 ——《漢語大詞典》
作画(作畫)zuò huà
绘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我才知道画家作画时候的调色、配色之类,都是多事。” ——《漢語大詞典》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名-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動-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