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孟子 mèng z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漢語大詞典》
告 gào《國語辭典》
告 [ gào ]
动- 诉说、报告。如:「告诉」、「告退」。《诗经·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 请求。如:「告饶」、「告假」、「告贷」。《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 揭发、提出诉讼。如:「告状」、「控告」。《韩非子·奸劫弑臣》:「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 对大众宣布的语言或文字。如:「公告」、「广告」、「文告」。
- 诉讼的两方。如:「原告」、「被告」。
- 休假。宋·苏轼〈乞郡劄子〉:「遣使存问,赐告养疾。」
- 姓。如战国时有告不害。
告 [ gù ]
动- 规劝。参见「[[忠告]]」条。
- 参见「告朔 」条。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辨 biàn《國語辭典》
辨 [ biàn ]
动- 分别、判别。如:「辨别」、「分辨」、「明辨是非」、「雌雄莫辨」。《荀子·荣 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唐·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 争论是非曲直。《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通「辩」。
- 文体名。如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也作「辩」。
内外 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内外相应,其功乃成。”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须识戏房无内外,关防自有 二郎神 。”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哦,同志,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郑玄 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
(3).指朝廷和地方。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僕射公忠贤,德为内外所宗。”《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王晳 注:“内谓国中,外谓军所也。”
(5).自身和外物。《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郭象 注:“内我而外物。”
(6).内心和外表。《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7).指修身和行事。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内外完好,色夷气清。”
(8).指女子和男子。《荀子·天论》:“礼义不脩,内外无别,男女淫乱。”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礼记·内则》:“凡内外,鷄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孔希旦 集解:“凡内外,谓尊卑长幼,莫不皆然也。”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但见一道青烟,冲天而起……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 青州 ,约摸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据《开国方略》载,天女所生始祖传数世而遭难,又数世而肇祖生,当不过十世内外。” 夏衍 《心防》第四幕:“五千,说少了,我说是一万内外。”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释僧从》:“隐居 始丰 瀑布山 ,学兼内外,精修五门。”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释 慧远 ,当世仰望之大师也。其谈玄理,常兼内外。” ——《漢語大詞典》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郑玄 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
(3).指朝廷和地方。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僕射公忠贤,德为内外所宗。”《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王晳 注:“内谓国中,外谓军所也。”
(5).自身和外物。《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郭象 注:“内我而外物。”
(6).内心和外表。《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7).指修身和行事。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内外完好,色夷气清。”
(8).指女子和男子。《荀子·天论》:“礼义不脩,内外无别,男女淫乱。”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礼记·内则》:“凡内外,鷄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孔希旦 集解:“凡内外,谓尊卑长幼,莫不皆然也。”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但见一道青烟,冲天而起……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 青州 ,约摸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据《开国方略》载,天女所生始祖传数世而遭难,又数世而肇祖生,当不过十世内外。” 夏衍 《心防》第四幕:“五千,说少了,我说是一万内外。”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释僧从》:“隐居 始丰 瀑布山 ,学兼内外,精修五门。”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释 慧远 ,当世仰望之大师也。其谈玄理,常兼内外。” ——《漢語大詞典》
汉王(漢王)hàn wáng
秦 末 项羽 入 关 后给 刘邦 的封号。《史记·高祖本纪》:“负约,更立 沛公 为 汉王 ,王 巴 、 蜀 、 汉中 ,都 南郑 。” 汉 班彪 《王命论》:“ 汉王 长者,必得天下。”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汉王 亦凭帝王之号,帅 巴 汉 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 ——《漢語大詞典》
项王(項王)xiàng wáng
指 项籍 。 秦 末 下相 人,字 羽 。从叔父 梁 在 吴中 起事, 梁 败死, 籍 领其军。 秦 亡,自立为 西楚霸王 ,继与 刘邦 争天下。后 汉王 用 张良 、 陈平 计,围 籍 于 垓下 ,至 乌江 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元 贡师泰 《彭城怀古》诗:“ 项王 帐底犹 虞 舞, 汉祖 军中尽 楚 声。”常用以借指失败的英雄。 清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虞兮》诗:“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 此处是英雄。”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 「争 」的异体字。
雌雄 cí xióng
(1).雌性和雄性。《诗·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晋书·五行志中》:“ 惠帝 元康 中, 吴郡 娄县 人家闻地中有犬子声,掘之,得雌雄各一。” 清 沈起凤 《谐铎·鸡谈》:“有 祝翁 者,豢雌雄两头。”
(2).指女性和男性。《管子·霸形》:“令其人有丧雌雄。” 尹知章 注:“失男女之偶。” 唐 吕岩 《五言》诗之十:“姹女住离宫,身边产雌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有孕妇痛急欲产,诸女伴张裙为幄,罗守之,但闻儿啼,不暇问雌雄。”
(3).泛指成对的事物。《庄子·则阳》:“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成玄英 疏:“言物在阴阳造化之中藴斯情虑,开杜交合,以此为常也。”《淮南子·天文训》:“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鐘,以副十二月。”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长宁军·潼川府路》:“﹝ 淯井 脉有二:﹞一自对谿 报恩 山趾度溪而入……一自 寳屏 随山而入,谓之雌雄水。”
(4).比喻胜负、强弱、高下。《荀子·议兵》:“若夫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 三国 吴 韦昭 《博奕论》:“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鋭意,神迷体倦。”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且连兵带垒,与 楚 百战以决雌雄,乃有天下三分之二。” 清 洪升 《长生殿·倖恩》:“况他近日呵, 昭阳 内, 昭阳 内,一人独占三千宠,问阿谁能与竞雌雄。” 续范亭 《感言》:“一九三五年我在 西湖 养伤时,曾作过一首抗 日 的诗:‘不怕死,不怕疼,不怕辛苦不怕穷;养成一片大无畏,誓与 倭 寇决雌雄。’”
(5).引申为竞争;逞强争胜。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中山 人常好与 镇 人相雌雄。 中山 城北园中亦有大池,遂谓之‘海子’,以压 镇 之‘潭园’。”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家声縉绅,雌雄州郡。”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闻子大言恐世,故来与子雌雄,不意竟输我一筹。”
(6).犹和适。《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高诱 注:“雌雄,犹和适也。”
(7).喻成对的事物大小不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两目雌雄,必主富而多诈。” ——《漢語大詞典》
(2).指女性和男性。《管子·霸形》:“令其人有丧雌雄。” 尹知章 注:“失男女之偶。” 唐 吕岩 《五言》诗之十:“姹女住离宫,身边产雌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有孕妇痛急欲产,诸女伴张裙为幄,罗守之,但闻儿啼,不暇问雌雄。”
(3).泛指成对的事物。《庄子·则阳》:“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成玄英 疏:“言物在阴阳造化之中藴斯情虑,开杜交合,以此为常也。”《淮南子·天文训》:“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鐘,以副十二月。”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长宁军·潼川府路》:“﹝ 淯井 脉有二:﹞一自对谿 报恩 山趾度溪而入……一自 寳屏 随山而入,谓之雌雄水。”
(4).比喻胜负、强弱、高下。《荀子·议兵》:“若夫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 三国 吴 韦昭 《博奕论》:“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鋭意,神迷体倦。”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且连兵带垒,与 楚 百战以决雌雄,乃有天下三分之二。” 清 洪升 《长生殿·倖恩》:“况他近日呵, 昭阳 内, 昭阳 内,一人独占三千宠,问阿谁能与竞雌雄。” 续范亭 《感言》:“一九三五年我在 西湖 养伤时,曾作过一首抗 日 的诗:‘不怕死,不怕疼,不怕辛苦不怕穷;养成一片大无畏,誓与 倭 寇决雌雄。’”
(5).引申为竞争;逞强争胜。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中山 人常好与 镇 人相雌雄。 中山 城北园中亦有大池,遂谓之‘海子’,以压 镇 之‘潭园’。”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家声縉绅,雌雄州郡。”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闻子大言恐世,故来与子雌雄,不意竟输我一筹。”
(6).犹和适。《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一和于四时,明照于日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高诱 注:“雌雄,犹和适也。”
(7).喻成对的事物大小不一。《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两目雌雄,必主富而多诈。”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