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游波狂骇倾地轴,天吴海若俱迷方。

王立道明代〕《沧海篇赠陆原仲

吁嗟乎,青齐之土,画海为疆。海之大兮吾不知其几千万里,东西南北之相望。

但见洪流巨浸浡潏荡汩,播元气而回阴阳。白日含光动碣石,玄云散影翳扶桑。

六鳌燬骨,三山渺茫。金宫瑶殿不可睹,惟有蜃楼龙室恍惚开中央。

长鲸横驱鳣鲔尽,赤螭翠虬纷腾骧。裸身穷发,一岛万里,累累焉若阜垤之丽太行。

吁嗟乎,海之大兮涵穹苍。游波狂骇倾地轴,天吴海若俱迷方。

吞江茹湖,日月翕张。神怪踯躅,潢污混藏。岂比夫台骀河伯守细流与勺水,委琐局蹐徒惴汗于望洋。

我将东游历东极,乘涛鼓翼凌天梁。天梁偃蹇不可涉,苍龙失驭中彷徨。

道逢豪士东吴子,飘然霞袂青霓裳。广颐丰下倚长剑,徒步直拟窥东皇。

探虚拊危意未息,慷慨似恨河无航。愧余归来不能将,陆离剑佩空文章。

异时期子游八荒,翩翩并跨丹凤凰,沧溟咫尺回天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游波地轴天吴海若迷方

游波
本草纲目燕能兴波祈雨故有游波之号  ——《分类字锦》
狂 kuáng《國語辭典》

狂 [ kuáng ]

  1. 夸大的、傲慢自大。如:「狂妄」、「口出狂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放纵、放荡。如:「狂放不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 强烈、猛烈。如:「力挽狂澜」、「狂风骤雨」。宋·贺铸〈宿芥塘佛祠〉诗:「青青穬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1. 疯癫。如:「发狂」、「丧心病狂」。《书经·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汉·孔安国·传:「发疾生狂。」宋·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2. 姓。如黄帝时有狂屈竖,春秋时宋国有狂狡。
  1. 任情恣意、不受拘束。如:「狂欢」、「狂笑不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诗:「放歌狂饮不知晓,烂熳酌客山岳颓。」
  2. 急速、快促。如:「狂奔」。《楚辞·屈原·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骇 ( 駭 ) hài
骇 [ hài ]
  1. 惊惧:~叹(惊叹)。~惧。~然。~人听闻。惊涛~浪。
  2. 惊起,散。
倾 ( 傾 ) qīng
倾 [ qīng ]
  1. 斜,歪:~斜。~侧。~塌。~圮。~跌。
  2. 趋向:~向。~心。~慕。~注。左~。右~。
  3. 倒塌:~颓。~覆。~轧()(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4.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盆大雨。~城。~洒。~销。
  5. 用尽(力量):~听。~诉。~吐。
地轴(地軸)dì zhóu
(1).古代传说中大地的轴。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
(2).泛指大地。《南齐书·乐志三》:“义满天渊,礼昭地轴。”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送万折之倾注,艷寒光之迸射;浸地轴以上浮,盪天容而一色。” 太平天囯 刘盛培 《建天京于金陵论》:“惟兹 建业 ,素号 金陵 ,形势既美乎地轴,规模尤合乎天堂。”
(3).今指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线,它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漢語大詞典》
天吴 tiān wú
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神曰 天吴 ,是为 水伯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吴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唐 李贺 《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吴 移海水。”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白居易》:“海图题咏见忧思,浪搅 天吴 悔已迟。”  ——《漢語大詞典》
海若 hǎi ruò
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王逸 注:“ 海若 ,海神名也。” 洪兴祖 补注:“ 海若 , 庄子 所称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难穷。”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龟也,以为瀛之神。”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迷方 mí fāng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黄节 补注:“ 胡枕泉 曰:‘方,犹道也。’……此言迷道独沉沦谬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虽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注:“ 唐 写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六:“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元瓘》:“白昼如雾, 吴 师迷方,遂败之。”
(2).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寻桃源观》诗:“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小妮唤名 慧月 ,生来有些劣撇,替人指点迷方,自己积成寃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