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元侯卧护股肱郡,去天尺五日月明。

周麟之宋代〕《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

六飞南驻开陪京,朝廷恃此为金城。
元侯卧护股肱郡,去天尺五日月明。
谁怜游子岁一过,欲往不得如流萍。
今日西风要留客,好山横道烟光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元侯卧护股肱郡去天尺五日月

元侯 yuán hóu
(1).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杜预 注:“元侯,牧伯。” 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谔 《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 唐 杜牧 《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漢語大詞典》
卧护(卧護)wò hù
犹卧治。谓在卧病中监军。《史记·留侯世家》:“上虽病,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晋书·纪瞻传》:“帝使谓 瞻 曰:‘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新唐书·裴度传》:“ 度 牢辞老疾,帝命吏部郎中 卢弘 宣諭意曰:‘为朕卧护北门可也。’” 宋 苏轼 《抚问知大名府冯京口宣》:“卿以元老,卧护北门。”  ——《漢語大詞典》
股肱郡 gǔ gōng jùn
指起拱卫京师作用的要地。《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河东 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顾念 河东 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明 何景明 《东海太守行》:“玉食常怀股肱郡,苍生久慕循良风。”  ——《漢語大詞典》
去天尺五 qù tiān chǐ wǔ
(1).谓与宫廷相近。 清 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引《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韦 杜 为贵族豪门聚居之地,天指帝王的宫廷。 宋 曾慥 《类说》《鸡跖集·去天尺五》:“ 韦 曲 杜 鄠 近 长安 。谚曰:‘ 韦 曲 杜 鄠 ,去天尺五。’”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送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2).极言地势之高。 宋 黄庭坚 《醉蓬莱》词:“尽道 黔南 ,去天尺五。”  ——《漢語大詞典》
日月 rì yuè
(1).太阳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
(3).时令;时光。《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犹天地。 唐 郑畋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1.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1.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1.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 神靈。如:「神明」。
  4.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5.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