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 「怜 」的异体字。
狗监(狗監)gǒu jiān
汉 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人 杨得意 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主猎犬也。” 司马相如 因狗监荐引而名显,故后常用以为典。 唐 刘禹锡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诗:“再入龙楼称 綺季 ,应缘狗监説 相如 。” 明 唐顺之 《送王生归蜀》诗:“狗监谁相荐? 成都 一布衣。” 清 孙枝蔚 《送宗鹤问赴贵池训导任》诗:“进身繇狗监, 相如 安足式?”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司马(司馬)sī mǎ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 ,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 ,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参阅《通典·职官二》。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動-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 姓。如元代有喜同。
-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龙门(龍門)lóng mén
(1).即 禹门口 。在 山西省 河津县 西北和 陕西省 韩城市 东北。 黄河 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集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 龙门 。”
(2).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3).指众望所归者。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 虞山 钱牧斋 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
(4).科举试场的正门。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被关了一个多月,闷得慌了,开了龙门就跑的。”
(5).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刘改之教授》:“﹝ 刘过 ﹞ 淳熙 甲午预秋荐,将赴省试。临岐眷恋不忍行,在道赋《水仙子》一词……二更后,一美女忽来前,执拍板曰:‘愿唱一曲劝酒。’即歌曰:‘别酒未斟心先醉,忽听 阳关 辞故里。扬鞭勒马到皇都,三题尽,当际会。稳跳龙门三级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6).山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南。《汉书·沟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 ,辟 伊闕 。”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王公卿士送及 龙门 ,入 叶县 ,次 王乔 之祠。” 王琦 注:“《文章正宗》:‘ 龙门 在 河南 县。’《地志》曰:‘ 闕塞山 ,一名 伊闕 ,而俗名 龙门 。’”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虎观秋。” 程穆衡 笺:“《闻见録》: 谢希深 、 欧阳永叔 官 洛阳 时,同游 嵩山 ,自 潁阳 归,暮抵 龙门 。”
(7).山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东北,又名 葱岭山 ,产好钟乳。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为 龙门 。 唐 杜甫 《龙门阁》诗:“ 清江 下 龙门 ,絶壁无尺土。” 钱谦益 笺注:“《元和郡国志》: 龙门山 ,在 利州 绵谷县 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寰宇记》亦名 葱岭山 。《梁州记》云: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为 龙门 。”
(8). 司马迁 出生于 龙门 ,故以“龙门”指代 司马迁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信 生世等於 龙门 ,辞亲同於 河 洛 。” 倪璠 注:“ 迁 生 龙门 ;太史公留滞 周南 ,病且卒,而子 迁 适反,见父子於 河 洛 之间。”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 龙门 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明 徐渭 《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无限 龙门 蚕室泪,难偕书札报 任卿 。”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若将这书做成 龙门 《史记》、 涑水 《通鑑》一般,岂不令看小説报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终卷吗?”
(9).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 龙门 , 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 ,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 ,一名 修门 。’”
(10).泛指都门、国门。 唐 王勃 《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绍剧《龙虎斗》:“[ 赵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从 陈桥 兵变,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无不驯服,仅存 河东 、 西凉 未降,谅必不敢蠢动。今当大朝日期,内侍传旨,大开龙门。”
(11).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庆历 中, 河 决北都 商胡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锡 亲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漢語大詞典》
(2).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3).指众望所归者。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 虞山 钱牧斋 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
(4).科举试场的正门。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被关了一个多月,闷得慌了,开了龙门就跑的。”
(5).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刘改之教授》:“﹝ 刘过 ﹞ 淳熙 甲午预秋荐,将赴省试。临岐眷恋不忍行,在道赋《水仙子》一词……二更后,一美女忽来前,执拍板曰:‘愿唱一曲劝酒。’即歌曰:‘别酒未斟心先醉,忽听 阳关 辞故里。扬鞭勒马到皇都,三题尽,当际会。稳跳龙门三级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6).山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南。《汉书·沟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 ,辟 伊闕 。”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王公卿士送及 龙门 ,入 叶县 ,次 王乔 之祠。” 王琦 注:“《文章正宗》:‘ 龙门 在 河南 县。’《地志》曰:‘ 闕塞山 ,一名 伊闕 ,而俗名 龙门 。’”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虎观秋。” 程穆衡 笺:“《闻见録》: 谢希深 、 欧阳永叔 官 洛阳 时,同游 嵩山 ,自 潁阳 归,暮抵 龙门 。”
(7).山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东北,又名 葱岭山 ,产好钟乳。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为 龙门 。 唐 杜甫 《龙门阁》诗:“ 清江 下 龙门 ,絶壁无尺土。” 钱谦益 笺注:“《元和郡国志》: 龙门山 ,在 利州 绵谷县 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寰宇记》亦名 葱岭山 。《梁州记》云: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为 龙门 。”
(8). 司马迁 出生于 龙门 ,故以“龙门”指代 司马迁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信 生世等於 龙门 ,辞亲同於 河 洛 。” 倪璠 注:“ 迁 生 龙门 ;太史公留滞 周南 ,病且卒,而子 迁 适反,见父子於 河 洛 之间。”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 龙门 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明 徐渭 《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无限 龙门 蚕室泪,难偕书札报 任卿 。”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若将这书做成 龙门 《史记》、 涑水 《通鑑》一般,岂不令看小説报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终卷吗?”
(9).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 龙门 , 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 ,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 ,一名 修门 。’”
(10).泛指都门、国门。 唐 王勃 《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绍剧《龙虎斗》:“[ 赵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从 陈桥 兵变,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无不驯服,仅存 河东 、 西凉 未降,谅必不敢蠢动。今当大朝日期,内侍传旨,大开龙门。”
(11).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庆历 中, 河 决北都 商胡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锡 亲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漢語大詞典》
识李(识李)
陈孚诗长庚欣识李太乙愿依刘 ——《韵府拾遗 纸韵》
膺 yīng《國語辭典》
膺 [ yīng ]
名- 胸、內心。如:「義憤填膺」。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新唐書·卷一○○·封倫傳》:「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 馬匹胸前的帶子。《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漢·毛亨·傳:「膺,馬帶。」通「纓」。
- 接受。《文選·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 承擔。如:「榮膺大任」。《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