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上言重自爱,下言长相思。

王炎宋代〕《门有车马客

乌鹊绕屋鸣,有客停征騑。
问客何自来,君家寄家书。
摄衣起迎客,开书多苦辞。
蕣花不长好,玉颜亦易衰。
水行有却流,人行无反期。
置书拜谢客,岂不心怀归。
事君有明义,不得顾所私。
作书附客返,路远幸勿遗。
上言重自爱,下言长相思。
相思勿相怨,自古多别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上言自爱下言长相思

上言 shàng yán
进呈言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王登 为 中牟 令,上言於 襄主 曰:‘ 中牟 有士曰 中章 、 胥己 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 唐 韩愈 《荐士》诗:“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 魏忠贤 欲代行礼。公知之,乃先期上言曰:‘天坛寅清之所……窃谓刑餘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饗祀之地乎。’”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自爱(自愛)zì ài
(1).自己爱护自己;自重。《老子》:“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史记·高祖本纪》:“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 季 相,愿 季 自爱。”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僕虽騃,亦粗知自爱。”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违远日久,愿见之心甚於饥渴。冬寒,惟万倍自爱。”
(2).自己喜爱。 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宋 苏轼 《东坡》诗:“莫嫌犖确坡头路,自爱鏗然曳杖声。”  ——《漢語大詞典》
下言
荀昶拟青青河畔草诗见上言下  ——《骈字类编》
长相思(長相思)zhǎng xiàng sī
(1).指丝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綵双鸳鸯,裁为合懽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被中著绵谓之长相思,绵绵之意。”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一:“长想思,谓以丝缕络绵,交互网之,使不断,长相思之义也。”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男女或友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南朝 和 唐 代诗人写此题者甚多,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句式长短错落不一。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 南朝 梁 陈 乐府《长相思》而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