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日夜 rì yè
白天黑夜;日日夜夜。《周礼·夏官·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老舍 《四世同堂》一:“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 ——《漢語大詞典》
千帆 qiān fān
众多的帆船。 唐 刘禹锡 《酬白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宋 王安石 《江上》诗之二:“青山繚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明 陈子龙 《宁前边词》诗之一:“千帆北转 敖仓 粟,万骑东驰少府金。” ——《漢語大詞典》
万柁(万柁)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 中有隐者居,平生不受东林招。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骈字类编》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未已 wèi yǐ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漢語大詞典》
谁肯(誰肯)shuí kěn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漢語大詞典》
拂袖 fú xiù
亦作“ 拂褏 ”。
(1).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 李石 镇 江陵 ,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 陈石斋 力修 与 陈叔方 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 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2).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 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归隐。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 洧川 。”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4).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 谢逸 《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漢語大詞典》
(1).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 李石 镇 江陵 ,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 陈石斋 力修 与 陈叔方 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 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2).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 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归隐。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 洧川 。”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4).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 谢逸 《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