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学郑玄非句读,传经刘向岂筌蹄。
舟楫春风桃李溪,送君晴日越台西。忍闻求友啼莺合,喜见留人芳草齐。
积学郑玄非句读,传经刘向岂筌蹄。河阳幽事遥相报,门外垂杨几处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积学(積學)jī xué
(1).谓积累学问。《韩诗外传》卷五:“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三国志·蜀志·刘焉传》:“居 阳城山 ,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元史·董俊传》:“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 清 陆陇其 《答嘉定李生玉如书》:“方期贤者积学奋飞,为时羽仪,不谓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
(2).犹博学;饱学。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给事中 陆质 、中书舍人 崔枢 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 清 戴名世 《张贡五文集序》:“ 张君 贡五 , 三湘 间积学能文之士也。”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初到南京》:“我的谱弟 戴梦鹤 ,他年纪虽轻,却是一个多才积学之士。”
(3).渊博的学识。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论语》:“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无积学。有闻而登高科,闻者以为固其所也;素无积学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明史·隐逸传序》:“其抱瓌材,藴积学,槁形泉石,絶意当世者,靡得而称焉。” ——《漢語大詞典》
(2).犹博学;饱学。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给事中 陆质 、中书舍人 崔枢 积学懿文,守经据古,夙夜讲习,庶协于中。” 清 戴名世 《张贡五文集序》:“ 张君 贡五 , 三湘 间积学能文之士也。”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初到南京》:“我的谱弟 戴梦鹤 ,他年纪虽轻,却是一个多才积学之士。”
(3).渊博的学识。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论语》:“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无积学。有闻而登高科,闻者以为固其所也;素无积学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明史·隐逸传序》:“其抱瓌材,藴积学,槁形泉石,絶意当世者,靡得而称焉。” ——《漢語大詞典》
郑玄(郑玄)
陈樵诗江南春草年年绿又向他生说郑玄 ——《韵府拾遗 先韵》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句读(句讀)jù dòu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我言君不通,今益验矣。句读尚不知邪?”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常买旧书的人,有时会遇到一部书,开首加过句读,夹些破句,中途却停了笔:他点不下去了。” ——《漢語大詞典》
传经(傳經)chuán jīng
(1).传授经学。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三:“ 匡衡 抗疏功名薄, 刘向 传经心事违。” 清 钱谦益 《父在中先封承德郎请加封制》:“肆尔传经之子,为吾典学之臣。”
(2).今喻指传授经验。
(3).中医称伤寒病的变化过程。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宋 成无己 注::“伤寒之病,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至六日为传经尽,七日当愈。七日不愈者,谓之再传经。”《红楼梦》第六四回:“﹝ 贾母 ﹞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心酸,鼻塞声重,……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 ——《漢語大詞典》
(2).今喻指传授经验。
(3).中医称伤寒病的变化过程。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宋 成无己 注::“伤寒之病,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至六日为传经尽,七日当愈。七日不愈者,谓之再传经。”《红楼梦》第六四回:“﹝ 贾母 ﹞禁不住风霜伤感,至夜间便觉头闷心酸,鼻塞声重,……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 ——《漢語大詞典》
刘向 liú xiàng
(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 ——《整理自网络》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筌蹄 quán tí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漢語大詞典》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