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

王绂明代〕《少妇行

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经年书到不言归,肯念春闺别离苦。

西邻年少犹空房,红缨白马羽林郎。眼传芳意已相密,愿作双栖鸳与鸯。

朝闻贾死惊未讣,暮奔已作西家妇。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欲去翻思畴昔事,叮咛恐亦还家迟。

妾言劝郎郎勿疑,妾今贞守无他为。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六亲光辉妖淫态度

六亲(六親)liù qīn
(1).历来说法不一:(1)《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 王弼 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2)《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 尹知章 注:“六亲,谓父母兄弟妻子。”(3) 汉 贾谊 《新书·六术》篇,以父、昆弟、从父昆弟、从祖昆弟、从曾祖昆弟、族兄弟为“六亲”。(4)《史记·管晏列传》:“上服度则六亲固。” 张守节 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子之子六也。”(5)《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晋 杜预 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辰极也。”即以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为六亲。
(2).指近亲。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皇姑以夫人能尽妇道,称之六亲。” 明 李梦阳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但道辞家别六亲,寧知九死无还身。”  ——《漢語大詞典》
蒙 mēng/méng/měng《國語辭典》

蒙 [ méng ]

  1. 覆盖、遮著。如:「蒙上一张纸。」
  2. 欺骗、瞒骗。如:「蒙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3. 冒。《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汉书·卷四九·鼌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4. 受到、承受,表示感敬。如:「蒙您照料,十分感谢。」《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 遭受、遭遇。如:「蒙难」。《易经·明夷卦·彖曰》:「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黄河决溢,千里蒙害。」
  1. 昏昧无知的心智。如:「启蒙」。《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一·举痛论》:「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得而闻乎?」
  2. 孩童。如:「童蒙」。
  3.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进退两难,不知所适之象。
  4. 蒙古的简称。如:「蒙藏」。
  5. 姓。如秦朝有蒙恬。
耻 ( 恥 ) chǐ
耻 [ chǐ ]
     ◎ 羞愧,羞辱:羞~。雪~。奇~大辱。~笑。~骂。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光辉(光輝)guāng huī
亦作“ 光暉 ”。
(1).光明;光芒。《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天论》:“日月不高,则光暉不赫。”《史记·封禅书》:“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隋煬帝 巡狩北边,作大行殿七宝帐,容数百人,饰以珍宝,光辉洞彻。” 宋 朱淑真 《中秋夜不见月》诗:“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2).光泽。《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二王府帖》:“从禁中借板墨本百本,分遗宫僚。但用 潘谷 墨,光辉有餘而不甚黟黑。”
(3).指光阴,时光。 南朝 梁 何逊 《赠诸游旧》诗:“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唐 李白 《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诗:“寧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颯绕寄衣。”
(4).光荣;荣耀。《后汉书·班彪传》:“盖清庙之光暉,当世之俊彦也。” 唐 顾熊非 《送喻凫春归江南》诗:“里閭争庆贺,亲戚共光辉。” 清 李渔 《比目鱼·巧会》:“真佳偦,真佳偦,吐气扬眉,致吾儕,也有光辉。”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逞 chěng《國語辭典》

逞 [ chěng ]

  1. 放纵、任意行事。如:「逞性」、「逞欲」。唐·柳宗元〈三戒·序〉:「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2. 显露、展示。如:「骄逞」、「逞能」。《庄子·山木》:「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妖淫 yāo yín
(1).淫靡。多指乐声。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雅》《颂》之诗之讲,而妖淫之曲是寻。” 宋 周敦颐 《周子通书·乐上》:“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
(2).怪诞邪僻。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妖淫諛佞譸张之説,无所出於其中。” 唐 柳宗元 《贞符》:“后之妖淫嚚昏好怪之徒,乃始陈大电、大虹、玄鸟、巨跡、白狼、白鱼、流火之乌以为符。”
(3).轻狂放浪。《平山冷燕》第二回:“举止幽闲,宛如一寒素书生,闺阁脂粉妖淫之态,一切洗尽。”  ——《漢語大詞典》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1. 含某种成分多,与“”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2.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态度(態度)tài dù
(1).人的举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吕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 王统照 《沉思》:“她的态度自然安闲,更显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来。”
(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
(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