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舍己从人处,襟怀何大焉。

杨爵明代〕《四丁宁赠钱员外绪山 其二

结交结君子,茅茹自相连。媚悦增心癖,孰能示我愆。

相同即是圣,异处且为贤。以此求斯道,恐成狭且偏。

心能乐取善,善自我心全。舍己从人处,襟怀何大焉。

丁宁再告语,无我自天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舍己从人襟怀大焉

舍己从人(舍己從人)shě jǐ cóng rén
放弃自己的成见听从别人的正确意见。《隋书·律历志下》:“ 焯 作於前, 玄 献於后,捨己从人,异同暗会。”
放弃自己的成见,服从大家的公论。《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 孔颖达 疏:“考於众言,观其是非,舍己之非,从人之是。”《孟子·公孙丑上》:“ 大舜 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怀刑拜讜,舍己从人。”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襟怀(襟懷)jīn huái
胸怀;怀抱。 晋 张华 《情》诗之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牀。” 宋 晏殊 《破阵子》词:“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牋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明 高攀龙 《与揭阳诸生书》:“意念高远,襟怀洒落。” 冰心 《往事二》三:“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大焉
左传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