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雉堞连云峻,东流楚水深。

佘翔明代〕《同蔡真卿余鞠夫登淮阴城

雉堞连云峻,东流楚水深。以余多感慨,与尔一登临。

春草王孙泪,烟尘国士心。城边无漂母,谁复饭淮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雉堞连云东流楚水

雉堞 zhì dié
(1).城上短墙。《文选·鲍照〈芜城赋〉》:“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 李善 注:“ 郑玄 《周礼》注曰:‘雉,长三丈,高一丈。’ 杜预 《左氏传》注曰:‘堞,女墙也。’” 宋 苏轼 《雩泉记》:“雉堞楼观,仿佛可数。”《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柳州》:“始 洛容 在万山中,城小无雉堞。”
(2).泛指城墙。《陈书·侯安都传》:“ 石头城 北接岗阜,雉堞不甚危峻。” 唐 司空曙 《南原望汉宫》诗:“荒原空有 汉 宫名,衰草茫茫雉堞平。”  ——《漢語大詞典》
连云(連雲)lián yún
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漢語大詞典》
峻 jùn《國語辭典》

峻 [ jùn ]

  1. 高的。如:「高峻」、「崇山峻嶺」。
  2. 偉大的。如:「峻命」、「峻節」。《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漢·鄭玄·注:「峻,大也。」
  3. 陡峭。《韓非子·姦劫弒臣》:「是猶上高原之顛,墮峻谿之下而求生,必不幾矣。」
  4. 嚴厲的、苛刻的。如:「嚴刑峻法」。《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後漢書·卷三三·朱浮傳》:「浮性矜急自多,頗有不平,因以 峻文詆之。」
东流(東流)dōng liú
(1).流向东方。《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孟子·告子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
(2).东去的流水。亦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庄子·徐无鬼》:“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随东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谁道暂离,竟为永别,万里游魂惊夜月,百年宠爱付东流。”《红楼梦》第三四回:“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息了。”  ——《漢語大詞典》
楚水 chǔ shuǐ
(1).水名。一名 乳水 。即今 陕西省 商县 西乳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於 四皓庙 东,又东逕 高车岭 南,翼带众流,北转入 丹水 。”
(2).泛指古 楚 地的江河湖泽。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横弧於 楚 水之蛟,飞鏃於 吴亭 之虎。” 唐 刘长卿 《明月湾寻贺九不遇》诗:“ 楚 水日夜緑,傍 江 春草滋。” 宋 苏轼 《忆江南寄纯如》诗之一:“ 楚 水别来十载, 蜀 山望断千重。” 元 赵善庆 《寨儿令·泊潭州》曲:“暮靄西收, 楚 水东流,烟草替人愁。”  ——《漢語大詞典》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