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子好谗,如或弗及。

阳固魏晋〕《刺谗诗

巧佞巧佞,谗言兴兮。营营习习,似青绳兮。以白为黑,在汝口兮。

汝非蝮虿,毒何厚兮。巧佞巧佞,一何工矣。伺间伺忿,言必从矣。

朋党噂𠴲,自相同矣。浸润之谮,倾人墉矣。成人之美,君子贵焉。

攻人之恶,君子愧焉。汝何人斯,谮毁日繁。予实无罪,何骋汝言。

番番缉缉,谗言侧入。君子好谗,如或弗及。天疾谗说,汝其至矣。

无妄之祸,行将及矣。泛泛游凫,弗制弗拘。行藏之徒,或智或愚。

维余小子,未明兹理。毁与行俱,言与衅起。我其惩矣,我其悔矣。

岂求人兮,思恕在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君子如或弗及

君子 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1.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3.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2.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1.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2.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3.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4.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6.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1.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1.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谗 ( 讒 ) chán
谗 [ chán ]
  1. 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言。~害。~佞。进~。信~。
如或 rú huò
(1).好像有。《诗·小雅·正月》:“心之忧矣,如或结之。” 郑玄 笺:“心忧如有结之者。”
(2).如果有。《汉书·艺文志》:“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议也。”
(3).如果。《后汉书·陈蕃传》:“臣闻人君有事於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水浒传》第一○四回:“那 段氏 刁顽,如或不允这头亲事,设或有个破绽,为害不浅。”《西游记》第九一回:“如或不然,掀翻你窝巢,教你羣精都化为脓血!”  ——《漢語大詞典》
弗及 fú jí
(1).来不及。《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叹息。”
(2).比不上。《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 太原 閔仲叔 者,世称节士,虽 周党 之洁清,自以为弗及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