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揖(長揖)cháng yī
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汉书·高帝纪上》:“ 沛公 方踞牀,使两女子洗。 酈生 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 秦 ,不宜踞见长者。’” 颜师古 注:“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 晋 左思 《咏史》:“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宋 叶适 《陈秀伯墓志铭》:“至召问,君长揖色倨,论事,泉涌不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公讌之日,拂座奉卮命坐,皆长揖甚恭。” ——《漢語大詞典》
谢世(謝世)xiè shì
去世,死去。《魏书·彭城王勰传》:“詔曰:‘弟 勰 所生母 潘 早龄谢世,显号未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岑参》:“未及大用而谢世,岂不伤哉!” 李广田 《柳叶桃》:“种花人谢世之后,接着就是这家业的衰谢。”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决志(決志)jué zhì
亦作“决志”。 拿定主意;决心。《易·乾》“或跃在渊” 三国 魏 王弼 注:“持疑犹豫,未敢决志。”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从此诫子孙,决志耕不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孤城将破, 巡 决志捐生。” 孙中山 《兴中会·革命原起》:“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羣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
归山(歸山)guī shān
(1).谓退隐。 唐 白居易 《早送举人入试》诗:“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唐 白居易 《晚秋有怀郑中旧隐》诗:“寥落归山梦,殷勤採蕨歌。” 唐 姚合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从来共结归山侣,今日多应独自休。”
(2).谓死亡。 唐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诗:“ 嬴 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髮衝冠。” 宋 苏轼 《和仲伯达》:“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漢語大詞典》
(2).谓死亡。 唐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诗:“ 嬴 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髮衝冠。” 宋 苏轼 《和仲伯达》:“归山岁月苦无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漢語大詞典》
林 lín《國語辭典》
林 [ lín ]
名- 树木或竹子丛生一处。如:「竹林」、「山林」、「松林」、「防风林」。
- 泛指同类的人或事物荟聚之所。如:「碑林」、「儒林」、「艺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 姓。如清代有林则徐。
- 众多。如:「工厂林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