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只消 zhǐ xiāo
只须;只要。 宋 范成大 《早衰》诗:“晚景只消如此过,不堪拈出教儿童。”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只因俺国陆有 天山 ,水有 鸭緑 ,极其险隘,只消一人把守,随你大 唐 百万军马,不能飞越。”《西游记》第五八回:“ 沙僧 道:‘我们那算得走路,若是我大师兄,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 鲁迅 《书信集·致刘岘》:“只消一看, 日本 木刻界的潮流,就大略可见了。”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乌飞(乌飞)
宋 范浚 杂兴五首 其四 乌飞声哑哑,鹊飞声啧啧。
《韵府拾遗 微韵》:李邕普光王寺碑乌飞于空月见于水何梦桂诗一径羊肠蹑岭腰乌飞灭没叫猿猱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微韵》:李邕普光王寺碑乌飞于空月见于水何梦桂诗一径羊肠蹑岭腰乌飞灭没叫猿猱 ——《骈字类编》
兔 tù《國語辭典》
兔 [ tù ]
名-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類兔形目。草食性動物。耳大,尾短向上翹,上脣中裂,後腿較前腿長。毛色為灰、白或褐色。有家兔、野兔兩種。俗稱為「兔子」。
逐 zhú《國語辭典》
逐 [ zhú ]
动- 追赶。如:「追逐」、「随波逐流」。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驱走。如:「驱逐出境」、「逐出家门」、「逐客令」。
- 追求、追寻。《国语·晋语四》:「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 竞争、争夺。如:「角逐」。《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 跟随。唐·杨发〈残花〉诗:「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
- 依次、按照顺序。如:「逐年增加」、「逐条说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