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生命无贵格,半幅青衫消不得。
王世贞〔明代〕《友人毛仲章文学弃诸生隐居自适铜梁张使君有真逸之目须予诗阐之因成短歌一首》
中丞积金倾五侯,有孙了不挂双眸。手携束书废箸出,日与西京数子游。
自言生命无贵格,半幅青衫消不得。但可人传毛氏诗,何须色喜庐江檄。
张卿采访过吴门,与生意气时相闻。手题真逸榜茅屋,又见华阳陶隐君。
老夫月旦落人口,那用区区寻敝帚。纵汝于名未尽忘,不在身前在身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生命 shēng mìng
(1).生物生存;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战国策·秦策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北史·源贺传》:“臣闻人之所寳,莫寳於生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葆养元神,自全生命。” 巴金 《秋》四:“眼前是光明的,是自由的空气,是充满丰富生命的草木。”
(2).比喻事物借以生存的根本条件。 晋 杜预 《陈农要疏》:“当今秋夏蔬食之时,而百姓已有不赡,前至冬春,野无青草,则必仰官穀以为生命。” 巴金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不要忘记了,党是我的第一条生命。”
(3).犹命运。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上:“ 陵 ,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頽身丧。” 唐 韩愈 《感二鸟赋》:“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生命注定的何必去寻。”
(4).活命。 唐 白居易 《武昭除石州刺史制》:“王师伐 蔡 ,尔在行间,致命奋身,挑战当寇,忠愤所感,卒获生命。”
(5).指有生命之物。特指动物。《坛经·行由品》:“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 老舍 《骆驼祥子》九:“正和一切的生命同样,受了损害之后,无可如何的只想由自己去收拾残局。”
(6).指生活。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完全积极,至少也叫国家抖抖精神,叫生命多几分乐趣。”
(7).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停止,蛋白质也就分解。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事物借以生存的根本条件。 晋 杜预 《陈农要疏》:“当今秋夏蔬食之时,而百姓已有不赡,前至冬春,野无青草,则必仰官穀以为生命。” 巴金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不要忘记了,党是我的第一条生命。”
(3).犹命运。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上:“ 陵 ,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頽身丧。” 唐 韩愈 《感二鸟赋》:“余生命之湮阨,曾二鸟之不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生命注定的何必去寻。”
(4).活命。 唐 白居易 《武昭除石州刺史制》:“王师伐 蔡 ,尔在行间,致命奋身,挑战当寇,忠愤所感,卒获生命。”
(5).指有生命之物。特指动物。《坛经·行由品》:“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 老舍 《骆驼祥子》九:“正和一切的生命同样,受了损害之后,无可如何的只想由自己去收拾残局。”
(6).指生活。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完全积极,至少也叫国家抖抖精神,叫生命多几分乐趣。”
(7).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停止,蛋白质也就分解。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贵 ( 貴 ) guì
贵 [ guì ]
- 价钱高,与“贱”相对:~贱(a.价格的高低;b.指人的地位高低;c.方言,无论如何)。春雨~如油。
- 指地位高:~族。~戚。~望(尊贵的门第和声望)。
-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国。~庚(请问别人年龄)。~姓。~干(gàn )(问人要做什么)。
- 特别好的,重要的:~重(zhòng )。珍~。尊~。民为~。
- 值得看重,重视:可~。
- 指中国贵州省:云~高原。
- 姓。
格 gé《國語辭典》
格 [ gé ]
名- 长枝条。北周·庾信〈小园赋〉:「草树溷淆,枝格相交。」
- 方形的空框或用线条组成的四方形。如:「窗格」、「方格」。
- 架子的分层。如:「这期的杂志,就放在书架的第三格。」
- 量词。计算容器刻度的单位。如:「这感冒药水每次喝一格的量,三餐饭后服用。」
- 标准、法式。如:「资格」、「规格」、「合格」、「破格」。
- 人品、气量、风度、情操的泛称。如:「人格」、「品格」。宋·苏轼〈答陈履常〉二首之二:「不独以见作者之格,且足以知风政之多瑕,而高躅之难继也。」
- 修辞的方法称为「格」。如:「譬喻格」、「夸张格」。
- 姓。如汉代有格班,隋代有格处仁。
- 匡正、改正。《书经·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孟子·离娄上》:「惟大人能格君心之非。」
- 匹敌、抵抗。《史记·卷七十·张仪传》:「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 阻碍、阻止。《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 打斗、击杀。如:「格斗」、「格杀」。《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威王彰传》:「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 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至、来。《书经·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宋·苏轼〈贺时宰启〉:「欢声格于九天,乖气消于万汇。」
- 感通。《书经·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南朝梁·裴子野·宋略乐志叙:「先王作乐崇德,以格神人。」
半幅
唐 刘长卿 游四窗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宋 苏轼 赠月长老 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元 揭傒斯 题胡虔汲水蕃部图应制 生绡半幅唐人笔,留与君王驻远情。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赠月长老 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元 揭傒斯 题胡虔汲水蕃部图应制 生绡半幅唐人笔,留与君王驻远情。 ——《骈字类编》
青衫 qīng shān
(1).古时学子所穿之服。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 楚 臣既放,魂往 江 南。弟子曰:玉释佩,马解驂。濛濛緑水,褭褭青衫。乃召巫史:兹忧何止?”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学子、书生。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斩 楼兰 ,擒 頡利 ,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 楚 尾与 吴 头。”
(3). 唐 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唐 白居易 《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青衫不逢 湓浦 客,红袖谩插 曹纲 手。” 吴梅 《风洞山·宣意》:“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弔。”
(4).泛指官职卑微。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嗟余身贱不敢荐,四十白髮犹青衫。”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5).借指微贱者的服色。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郁达夫 《春江感旧》诗之四:“折来红豆悲难定,湿尽青衫泪不乾。”
(6).指仙人。
(7).《梁书·侯景传》:“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后因以“青衫”借指 侯景 。 唐 周昙 《六朝门·谢举》诗:“ 朱异 早能同远见,青衫寧假帝登楼。”
(8).借指京剧中的正旦。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参见“ 青衣 ”。 ——《漢語大詞典》
消不得 xiāo bù dé
亦作“ 消不的 ”。
(1).受用不得。 唐 白居易 《哭从弟》诗:“一片緑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你道他一介儒,消不的千钟粟。”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党进画真》:“ 党进 命画工写真。写成,大怒,詰画师云:‘我前时见画大虫,犹用金箔贴眼,我消不得一对金眼睛?’”
(2).少不得。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消不的你请我坟院里坐一坐,教你祖宗教得生天。”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你为官消不得人伏侍,你忙杀呵写不得那半张纸。”
(3).抵不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看了这个标致模样,今与你做个小娘子,难道消不得千金!” ——《漢語大詞典》
(1).受用不得。 唐 白居易 《哭从弟》诗:“一片緑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你道他一介儒,消不的千钟粟。”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不韵·党进画真》:“ 党进 命画工写真。写成,大怒,詰画师云:‘我前时见画大虫,犹用金箔贴眼,我消不得一对金眼睛?’”
(2).少不得。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消不的你请我坟院里坐一坐,教你祖宗教得生天。”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你为官消不得人伏侍,你忙杀呵写不得那半张纸。”
(3).抵不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看了这个标致模样,今与你做个小娘子,难道消不得千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