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西风,双鱼远道,问讯家书何处。
春来兀自无情绪。匆勿客中虚度。一雁西风,双鱼远道,问讯家书何处。
怀人正苦。奈极目天涯,故乡云树。临水登山,倚栏每独自延伫。
雪花又兼冻雨。丁冬和断续,深更衙鼓。短烛良宵,寒衾孤枕,别有伤心诗句。
牢愁莫诉。怅斋馆淹旬,凄凉如许。怕到黄昏,听声声杜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雁
南北朝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 惊心一雁落,连臂两猿腾。
唐 宋之问 明河篇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唐 贾至 荅严大夫 今夕秦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唐 贺兰进明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五首 其五 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唐 刘长卿 同诸公登楼 千家同霁色,一雁报寒声。
唐 皇甫冉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唐 戴叔伦 横吹曲辞 关山月二首 其二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宋 苏轼 和黄龙清老三首 其一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宋 王庭圭 题郭秀才钓亭 野阔江寒一雁飞,碧芦花老鳜鱼肥。
宋 范成大 再渡胥口 一雁云平时隐现,两山波动对浮沉。
金 赵文昌 军中寄亲旧 霜天不尽孤云远,秋意无聊一雁飞。
《韵府拾遗 谏韵》:梁简文帝诗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骈字类编》
唐 宋之问 明河篇 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唐 贾至 荅严大夫 今夕秦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唐 贺兰进明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五首 其五 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唐 刘长卿 同诸公登楼 千家同霁色,一雁报寒声。
唐 皇甫冉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唐 戴叔伦 横吹曲辞 关山月二首 其二 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宋 苏轼 和黄龙清老三首 其一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宋 王庭圭 题郭秀才钓亭 野阔江寒一雁飞,碧芦花老鳜鱼肥。
宋 范成大 再渡胥口 一雁云平时隐现,两山波动对浮沉。
金 赵文昌 军中寄亲旧 霜天不尽孤云远,秋意无聊一雁飞。
《韵府拾遗 谏韵》:梁简文帝诗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骈字类编》
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双鱼(雙魚)shuāng yú
(1).两鱼。 晋 傅玄 《秋兰篇》:“双鱼自踊跃,两鸟时迴翔。”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唐 李贺 《钓鱼》诗:“菱丝縈独茧,蒲米蛰双鱼。”
(2).指书信。 唐 唐彦谦 《寄台省知己》诗:“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 明 刘基 《玉楼春》词:“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和梦起。”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参见“ 双鲤 ”。 ——《漢語大詞典》
(2).指书信。 唐 唐彦谦 《寄台省知己》诗:“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 明 刘基 《玉楼春》词:“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和梦起。”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参见“ 双鲤 ”。 ——《漢語大詞典》
远道(遠道)yuǎn dào
犹远路。《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够,远道不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是故游江海者託於船,致远道者託於乘。”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看球记》:“妈妈可盼着‘新疆’得胜,因为‘新疆’是远道来的客人。”参见“ 远路 ”。 ——《漢語大詞典》
问讯(問訊)wèn xùn
(1).互相通问请教。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2).打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康濯 《水滳石穿》第五章:“他已经找 有根 问讯过, 有根 答应了,说让社里雇用。”
(3).问候;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 季长 。” 何其芳 《画梦录·丁令威》:“ 丁令威 引颈而望,寂寞得很,无从向昔日的友伴致问讯之情。”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晋 法显 《佛国记》:“ 阿那律 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 大目连 ,汝可往问讯世尊, 目连 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尊者将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走不多步,恰好一个法师,手中拿着法环摇将过来,朝着打个问讯。” 老舍 《四世同堂》八四:“和尚看了 瑞全 一眼,打了个问讯,走入正殿,去敲打木鱼。” ——《漢語大詞典》
(2).打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康濯 《水滳石穿》第五章:“他已经找 有根 问讯过, 有根 答应了,说让社里雇用。”
(3).问候;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 季长 。” 何其芳 《画梦录·丁令威》:“ 丁令威 引颈而望,寂寞得很,无从向昔日的友伴致问讯之情。”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晋 法显 《佛国记》:“ 阿那律 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 大目连 ,汝可往问讯世尊, 目连 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尊者将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走不多步,恰好一个法师,手中拿着法环摇将过来,朝着打个问讯。” 老舍 《四世同堂》八四:“和尚看了 瑞全 一眼,打了个问讯,走入正殿,去敲打木鱼。” ——《漢語大詞典》
家书(家書)jiā shū
(1).家中所保存的书籍。《书序》:“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
(2).家人来往的书信。《宋书·武帝纪中》:“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她们经常分组轮流到各伤兵医院去替伤兵写家书,洗衣服,任烹调,打扫病房等。” ——《漢語大詞典》
(2).家人来往的书信。《宋书·武帝纪中》:“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她们经常分组轮流到各伤兵医院去替伤兵写家书,洗衣服,任烹调,打扫病房等。”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