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路出松树阴,一起不再伏。

姚燮清代〕《由南天门至蒲桃岭四章 其四

海岊虽未雄,细径自纡曲。乍逢赤脚僧,沿山种黄独。

路出松树阴,一起不再伏。落眦空镜寒,入掌万峦绿。

散漫东北峰,一气与归束。浩歌天姥吟,愿追太白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路出松树一起不再

路出 lù chū
路过。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 杭 民竞相观睹。”  ——《漢語大詞典》
松树 sōng shù
松属(Pinus)的植物  ——《整理自网络》
阴 ( 陰 ) yīn
阴 [ yīn ]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
  2. 指“月亮”:太~(月亮)。~历。
  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
  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
  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
  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
  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
  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
  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
  10. 指时间:光~。惜寸~。
  11. 生殖器:~部。~道。~茎。~囊。
  12. 姓。
一起 yì qǐ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汉 刘向 《说宛·敬慎》:“是犹秋蓬恶於根本而美於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南齐书·孝义传论》:“浇风一起,人伦毁薄。”《旧唐书·马周传》:“凡修政教,当修之於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也。”
(2).谓一旦崛起。 明 何景明 《王右丞诗集序》:“ 右丞 以清婉峭拔之才,一起而绰然名世。”
(3).副词。一齐;一同。 宋 苏轼 《乞修表忠观及坟庙状》:“盖为庙宇旧屋间架,元造广大,一百餘年不曾修治,例皆损塌,须得一起修葺,稍可完补。”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是早已併屋子一起卖给 朱文公 的子孙了。” 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 延安 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 兰家坪 了。”
(4).表示同一个处所。常用于“到”、“在”之后。 老舍 《正红旗下》九:“这样,手指和飞快的刀碰到一起,就难免流点血什么的。” 姚雪垠 《长夜》二:“他转了一下头,向同伴们瞟了一眼,恰巧和 芹生 的惶恐的眼光碰在一起。”
(5).表数量。一件;一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我将这文卷看几宗咱,一起犯人 竇娥 ,将毒药致死公公。”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巡夜的更夫,捉到一起姦情,请老爷发落。”如:我们严肃处理了这一起停产事故。
(6).一群,一伙。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 张千 ,将 安柱 一起都与我拿上厅来者。”《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説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原来一起一起的流氓,自第二天起,就开始跑到书店来起哄、寻开心。”
(7).一共。 张天翼 《皮带》:“ 炳生 先生每月的收入一起有四十五块两毛五了。”如:这几件衣服一起多少钱?8.犹一阵。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妯娌》:“ 赵二妈 还呆呆的坐在床沿上,还是在这么掉过来喜欢一起,倒过去忧愁一阵。”  ——《漢語大詞典》
不再 bù zài
不重复第二次。《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郑玄 注:“不再,犹不更也。” 孔颖达 疏:“言儒者有愆过之言不再为之。” 晋 陆机 《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晼其将及。” 巴金 《〈沉默集〉序》:“虽然沉默也使人痛苦,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坚持着,不再把我的笔提起来。”  ——《漢語大詞典》
伏 fú《國語辭典》

伏 [ fú ]

  1. 趴,身体向前倾靠在物体上。如:「倒伏」、「伏案」。《礼记·曲礼上》:「坐毋箕,寝毋伏。」
  2. 隐藏、隐匿。如:「蛰伏」、「危机四伏」、「昼伏夜出」。《老子·第五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 降服、使屈服。如:「降龙伏虎」、「制伏」。
  4. 低落下去。如:「伏地挺身」、「此起彼伏」。
  5. 承认、承受。如:「伏罪」、「伏法」。《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
  6. 佩服、信服。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同「服 」。
  1. 隐藏不露的。《文选·左思·蜀都赋》:「漏江伏流溃其阿。」
  1. 参见「伏日 」条。
  1. 对尊长自谦的敬辞。《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闲乎?」《汉书·卷四·文帝纪》:「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