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始有舟楫虞,尽被山破散。

沈周明代〕《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吴香诸山喜而有作

清苕达宜兴,道湖已成算。
仆夫却告难,风浪卒莫玩。
劝我陟山麓,正尔免忧患。
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断。
譬山行见湖,昏昏只浩瀚。
何如行湖中,坐见山秀烂。
仆尚请决筮,得《需》利在彖。
毅然促飞橹,猛进不复懦。
探穴有虎子,履险获奇观。
出浦即会胜,列障拥一岸。
遥思揽吴香,妄意觅仙幔。
群耸西若监,巨浸东罔畔。
天谓湖太淫,设此似按摊。
云涛日冲撞,石趾力抵捍。
输嬴各无能,两垒对楚汉。
我行锋镝间,便以老命判。
山疑相慰藉,逐逐笑供玩。
始有舟楫虞,尽被山破散。
山亦有情状,要我绮语赞。
气聚势则附,形散脉复贯。
远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换。
虽静有动机,万态纷变乱。
虬龙徐蜿蜒,狮猊悍奔窜。
夷突各不一,大小略相半。
正展芙蓉屏,横亘苍玉案。
晴縠绉日光,莫熨锦绣段。
金庭与玉柱,远弄波影粲。
历眼四十程,续续青不断。
平生诧传闻,信美非谩谰。
修辞聊梗概,归忆庶可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舟楫被山破散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1.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1.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3.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1. (一)​1.2.之又音。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舟楫 zhōu jí
亦作“ 舟檝 ”。
(1).《诗·卫风·竹竿》“檜楫松舟” 毛 传:“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以“舟楫”泛指船只。《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国东有 河 、 薄洛 之水,与 齐 、 中山 同之,而无舟檝之用。” 唐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五:“江湖多风涛,舟檝不可保。”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疏凿巨石,始通舟楫。”
(2).指行船。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3).船桨。《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4).指船夫。 宋 曾巩 《道山亭记》:“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5).比喻宰辅之臣。《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夫 有唐 所以巍巍, 重华 所以恭己…… 汉高 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唐玄宗 《饯王晙巡边》诗:“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漢語大詞典》
虞 yú《國語辭典》

虞 [ yú ]

  1. 忧虑。如:「性命堪虞」。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2. 疑虑、顾虑。《诗经·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3. 预料、猜想。《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虏不虞军至,因大溃。」
  4. 欺骗。如:「尔虞我诈」。《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 国名:➊ ​ 传说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➋ ​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约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 参见「虞舜 」条。
  3.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被山
越绝书子胥闻之即从横岭上太山北望齐晋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于是乃南奔吴  ——《骈字类编》
破散 pò sàn
(1).犹消除。
(2).破败散失;挥霍浪费。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 武 之本意果如所説耶?抑实出於贪鄙,初不自克,而卒不自安邪?使比及至是而其产破散或身先亡,则何以辞於世乎?”《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老汉一生辛苦,挣得这些家事,逆子视之犹如粪土,不上半年,破散四千餘金。”
(3).破裂四散。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船夫队长》:“一阵愉快的哄笑,吞没了破散的尾音。”《诗刊》1977年第9期:“数日阴霾随破散,满街笑语甚喧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