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髯有遭遇,所志惜不成!
髯昔东奔婺,本恃同官情。婺州方举义,朱公建戎旌。
要髯共整旅,遂抗同官衡。同官为隐忍,义军为不平。
护之还江上,因入方帅营。马相久在幕,后至权稍轻。
计邀方帅欢,二竖还相争。郁郁怀异志,遣谍潜归诚。
是时越守固,降表达燕京。阴以国情输,还令虏增兵。
六月虏渡江,长跪江头迎。贝勒久始信,涿州书乃呈。
叩头感且泣,誓死报圣清。招降方与马,踊跃随长征。
自请五十骑,先克金华城。跃马到城下,长啸颩胡缨。
昔闻朱公计,城西角易倾。此来直攻瑕,炮火蹋天轰。
须臾城西陷,戮及怀中婴!耿君亦被系,望髯气正英。
贝勒酬髯官,悬称内院荣。次第度闽峤,所过无草茎。
群酋罕肉食,髯至必大烹。相顾笑且骇,每夜盘飧盈。
作歌劝酋酒,群酋饮必酲。争言梨园伎,南来耳髯名。
髯起顿足唱,髣髴昔家伶。有酋求学诗,唱和到五更。
晨起历诸帐,每谈必纵横。一朝面目肿,群酋人人惊。
托耿往语髯,且缓闽中程。髯老而过劳,即防疾病撄。
髯闻大忧疑,疑有阻其行。『酬官谅不欺,此意胡然萌?
我年甫六十,有如铁铮铮。实无秋毫疾,愿君为我明』!
耿君还复命,群酋指胸盟。急邀并马走,仙霞岭峥嵘。
群酋皆按辔,惟髯弃马行。健步奔犊捷,矍铄聊自鸣。
上岭复下岭,顾笑群儿狞。急踞磐石坐,呼之目已瞪。
马棰掣其辫,气绝不复生!群酋齐下马,环哭为失声。
亟命索火炬,荼毗藏诸罂。家僮搏显泣,请还附先茔。
方、马随入关,尸首委长鲸。惟髯有遭遇,所志惜不成!
耿君新返正,列为行在卿。始末亲所见,记以待史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髯 rán《國語辭典》
髯 [ rán ]
名- 两颊上的胡须。《玉篇·髟部》:「髯,颊须。」唐·杜光庭《虬髯客传》:「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
- 多须的人。三国蜀·诸葛亮〈答关羽书〉:「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明·袁宏道〈赠李云峰〉诗:「何处识老髯,自虎跑泉始。」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遭遇 zāo yù
(1).犹遇到。《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者赏有功,襃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司马贞 索隐:“言遭遇乱时则上武也。”《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譬如盲龟值浮木孔,此二难值,今已遭遇。”《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王太尉 ﹞山中採药,遭遇 纯阳真人 ,得度为仙。” 沙汀 《还乡记》二:“她猜不透他们会遭遇什么事,但一定有不幸在等他们。”
(2).犹际遇。《汉书·丙吉传》:“自曾孙遭遇, 吉 絶口不道前恩。” 颜师古 注:“遭遇谓升大位也。” 唐 常建 《太公哀晚遇》诗:“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伟材鲜遭遇,君臣难两全。”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 元 以词曲取士,於载籍无徵,唯 宋 时词人遭遇极盛。”
(3).泛指人生经历。 汉 张衡 《思玄赋》:“惟天地之无穷兮,何遭遇之无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计其一生遭遇,亦无更得志於食餼者。” 苏曼殊 《绛纱记》:“吾书今先揭 梦珠 小传,然后述余遭遇。”
(4).指遇到的不幸的事情。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光颜 ,一健儿也,遭遇多,偶立微功,岂可妄求名族?” 清 李渔 《慎鸾交·论心》:“人生切忌貌如花,既已如花,遭遇既能佳!” 峻青 《海啸》第一章二:“大水灾之后,他老是挂念着她们,不知道这祖孙二人的遭遇。” ——《漢語大詞典》
(2).犹际遇。《汉书·丙吉传》:“自曾孙遭遇, 吉 絶口不道前恩。” 颜师古 注:“遭遇谓升大位也。” 唐 常建 《太公哀晚遇》诗:“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元 耶律楚材 《和冯扬善韵》:“伟材鲜遭遇,君臣难两全。”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 元 以词曲取士,於载籍无徵,唯 宋 时词人遭遇极盛。”
(3).泛指人生经历。 汉 张衡 《思玄赋》:“惟天地之无穷兮,何遭遇之无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计其一生遭遇,亦无更得志於食餼者。” 苏曼殊 《绛纱记》:“吾书今先揭 梦珠 小传,然后述余遭遇。”
(4).指遇到的不幸的事情。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光颜 ,一健儿也,遭遇多,偶立微功,岂可妄求名族?” 清 李渔 《慎鸾交·论心》:“人生切忌貌如花,既已如花,遭遇既能佳!” 峻青 《海啸》第一章二:“大水灾之后,他老是挂念着她们,不知道这祖孙二人的遭遇。” ——《漢語大詞典》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名-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志 ( 誌 ) zhì《國語辭典》
志 [ zhì ]
名- 意向、抱负、决心。如:「意志」、「志同道合」。《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记录事物的书。如:「府志」、「三国志」。《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
- 姓。如元代有志能。
- 记载、记录。《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变动。」通「志」。
- 牢记。如:「永志不忘」。《荀子·子道》:「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动-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不成 bù chéng
(1).未成年。《左传·哀公五年》:“ 齐 燕姬 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 注:“不成,未冠也。”
(2).无所成就;不成功。《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沈文昭》:“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3).不象。《南史·徐摛传》:“后主为文示 陵 ,云他人所作。 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亦指不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
(4).不行,不可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
(5).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宋 陈允平 《清平乐》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京剧《猎虎记》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
(2).无所成就;不成功。《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沈文昭》:“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3).不象。《南史·徐摛传》:“后主为文示 陵 ,云他人所作。 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亦指不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
(4).不行,不可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
(5).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宋 陈允平 《清平乐》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京剧《猎虎记》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