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岁暮江梅谁寄,楚英加餐。

夏孙桐清代〕《寿楼春·题吕桐华夫人清声阁填词图

迟箫声台边。又清商暗谱,惊换芳年。往事倾茶雠字,对花裁笺。

愁思紧,凄繁弦。听唳霜、飞鸿遥天。便翠岭秋深,红桑地老,歌韵带幽燕。

风帘静,双凭阑。扫青棠旧迹,空长苔斑。岁暮江梅谁寄,楚英加餐。

长梦忆,南朝山。笑画眉、人偕华颠。只萧瑟词心,鸱夷未还水云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岁暮江梅加餐

岁暮(歲暮)suì mù
(1).岁末,一年将终时。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明史·彭韶传》:“岁暮者,天道之终。”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岁暮了。一天,他因为喝了过量的酒,伏在炕上哭起来。”
(2).喻人的晚年。《汉书·刘向传》:“今 堪 年衰岁暮,恐不得自信。”《文选·左思〈杂诗〉》:“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吕向 注:“岁暮,谓衰暮之年也。”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岁暮 宣参军 ,辞如 鲍昭逸 。”  ——《漢語大詞典》
江梅 jiāng méi
一种野生梅花。 宋 范成大 《梅谱》:“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絶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疎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 元 张雨 《喜春来·除夜玉山舟中赋》曲:“江梅的的依茅舍,石瀨溅溅漱玉沙。” 清 张锡祚 《题美人岁朝图》诗:“和气散林皋,江梅香满屋。” 沈尹默 《玉楼春》词:“垂垂又见江梅发,空醉刚圆杯底月。”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1.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2.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1.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1.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楚 chǔ《國語辭典》

楚 [ chǔ ]

  1. 痛苦。如:「苦楚」。《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2. 清晰、整齐。如:「清楚」。《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边豆有楚,殽核维旅。」
  3. 鲜明、华丽。《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腰肢既软弱,衣服亦华楚。」
  1. 古时教师用以责罚学生的小杖。《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 国名:➊ ​ 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大陆地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➋ ​ 五代时马殷所建,为五代十国之一。有今大陆地区湖南及广西东部等地,后为南唐所灭。
  3. 大陆地区湖南、湖北的通称。或专指大陆地区湖北而言。
  4. 植物名。马鞭草科蔓荆属,落叶灌木。叶为掌状复叶,边缘有细锯齿。七八月间开淡黄紫色花。也称为「牡荆」。
  5. 姓。如宋代有楚公辅。
  1. 拷打。《聊斋志异·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英 yīng《國語辭典》

英 [ yīng ]

  1. 花。如:「落英缤纷」。《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2. 物质的精华部分。如:「精英」。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3. 才德出众的人。如:「群英大会」。《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收甚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4. 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5. 姓。如汉代有英布。
  1. 美好的。《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2. 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陈亮〈满江红·曾洗乾坤〉词:「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加餐 jiā cān
(1).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唐 李颀 《送三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加餐共爱鱸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清 纳兰性德 《送张见阳令江华》诗:“吾怜 张仲蔚 ,临别劝加餐。”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
(2).犹进餐。 清 戴名世 《詹烈妇传》:“至三日,烈妇收泪请姑加餐。姑曰:‘汝食,吾方食。’”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一部:“人的五腑六脏只供那些乌鸦加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