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忆昔作客来西垠,开元相国仍有孙。

祁寯藻清代〕《游兰州制府后园遂登城北望河楼感旧述怀

腊日无风天气暄,主人留我游灌园。入门一曲开东轩,回廊夹道交篱藩。

木叶既落枝柯繁,避人鸟雀争腾骞。小亭低槛手可援,连冈起伏如惊蚖。

老圃界画泉潺湲,倚阑聊息腰脚烦。回眺似有双朱轓,乘之可陟城北垣。

拂云楼高云乱翻,黄河直接昆仑源。冰桥践雪车马喧,下有千丈波涛掀。

西来天马通大宛,陇树东指咸阳原。主人危坐客有言,此邦锁钥天西门。

葱岭两道兵四屯,万里一线达帝阍。控驭中外节钺尊,野番回鹘毡裘温。

饥鹰侧目豺虎蹲,边将日醉蒲桃樽。守非其人寇即婚,汉唐得失不敢论。

羁縻之义古所敦,剪其支蔓固本根。南望龙尾余烟墩。

文成祠庙岿然存,天阴似闻铁骑奔。忆昔作客来西垠,开元相国仍有孙。

为我扫径加盘飧,此园朴索真山村。两载日涉穷晨昏,碑字钩勒手留痕。

池水自清河水浑,往事欲说声先吞。年少气猛过孟贲,岂料齿豁头发髡。

人事变化鹏与鲲,旧游重历皆君恩。论交四海如弟昆,吾舌岂为主人扪。

归来冻月侧金盆,他日更约看朝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作客来西开元相国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作客 zuò kè
(1).谓寄居异地。 唐 杜甫 《刈稻了咏怀》诗:“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陆游 《醉中长歌》:“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
(2).作客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话説 徽州府 有一商人……专一走 川 陕 作客贩货,大得利息。”
(3).去别人处做客人。 巴金 《灭亡》第七章:“她反而欢迎他常常到她底家里来作客。”
佣工,受雇者。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 鲜卑 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寧,汝何为疾之?”  ——《漢語大詞典》
来西(来西)
春秋繁露阴由东方来西阳由西方来东  ——《韵府拾遗 齐韵》
垠 yín《國語辭典》

垠 [ yín ]

  1. 界限、邊際。如:「一望無垠」。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敻不見人。」
  2. 河岸、水邊。《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迫區中之隘陝兮,舒節出乎北垠。」《文選·木華·海賦》:「其垠則有天琛水怪,鮫人之室。」
开元(開元)kāi yuán
(1).开始新的纪元。《汉书·李寻传》:“ 汉 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
(2).泛指开端,开头。 汉 班固 《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南朝 宋 传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 信陵 尚或不泯,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3).指开国。 汉 班固 《东都赋》:“夫大 汉 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南朝 齐 萧道成 《即位告天文》:“阐极则天,开元创物。”
(4).指 开元寺 。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何处访 吴 书, 普门 与 开元 。 开元 有东塔, 摩詰 留手痕。”参见“ 开元寺 ”。  ——《漢語大詞典》
相国(相國)xiàng guó
古官名。 春秋 战国 时,除 楚国 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秦 及 汉 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战国策·东周策》:“ 昭献 在 阳翟 , 周 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汉书·百官公卿表下》:“ 高帝 元年, 沛 相 萧何 为丞相。九年,丞相 何 迁为相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师保辅相·相国》:“亦 秦 置官, 始皇帝 立,尊 吕不韦 为相国。 汉 初 萧何 亦为之,今人以呼宰辅也。” 清 孙枝蔚 《西湖》诗:“相国能行乐,居人自不平。”  ——《漢語大詞典》
仍 réng《國語辭典》

仍 [ réng ]

  1. 因循、沿袭。《文选·张衡·思玄赋》:「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唐·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1. 屡次、频频。《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汉书·卷九·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
  2. 依然、还。如:「他的病仍不见好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 于是、因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与崔祖思友善……及闻祖思死,恸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孙 ( 孫 ) sūn/xùn
孙 [ sūn ]
  1. 儿子的儿子:~子。~女。
  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 姓。
孙 [ xùn ]
     ◎ 古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