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陶 táo《國語辭典》
陶 [ táo ]
名-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如:「黑陶」、「彩陶」。
- 姓。如晋代有陶潜。
- 制造陶器。如:「陶冶」。《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 比喻培养、教育。如:「陶铸性情」、「熏陶」。
- 畅通。《文选·枚乘·七发》:「陶阳气,荡春心。」
陶 [ yáo ]
名- 皋陶:人名。相传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
幽雅 yōu yǎ
幽静雅致。 宋 柳永 《望远行》词:“幽雅。乘兴最宜访 戴 ,泛小棹、 越溪 瀟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只见篱上花枝鲜媚,四围树木繁翳,﹝ 张委 等﹞齐道:‘这所在倒也幽雅!是那家的?’”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不但是雄巍的 峨嵋 ,妩媚的 西湖 ,幽雅的 雁荡 ,与夫‘秀丽甲天下’的 桂林 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 中国 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 ——《漢語大詞典》
熙熙 xī xī
(1).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 颜师古 注:“熙熙,和乐貌也。” 唐 韦应物 《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
(2).平易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寧 ( 管寧 )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3).广大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 文王 之德乎?’”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熙熙,即广也……谓其广熙熙然也。‘广哉熙熙’,犹言远哉遥遥。”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诗:“熙熙造化功,穆穆 唐尧 年。” 元 陈文增 《春日田园杂兴》诗:“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4).繁盛貌。《逸周书·太子晋》:“万物熙熙,非 舜 而谁能?” 孔晁 注:“熙熙,和盛。”《史记·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宋 王禹偁 《尺蠖赋》:“春日迟迟,品汇熙熙。” 元 汤式 《一枝花·同前意》套曲:“咫尺间,九重内,唤得春来草木知,万物熙熙。”
(5).纷杂貌。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细民无轻去其乡之心,适乐土者熙熙而来。”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街上行人熙熙的来往。”参见“ 熙熙攘攘 ”。
(6).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漢語大詞典》
(2).平易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 寧 ( 管寧 )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3).广大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 文王 之德乎?’”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熙熙,即广也……谓其广熙熙然也。‘广哉熙熙’,犹言远哉遥遥。” 唐 卢纶 《秋幕中夜独坐》诗:“熙熙造化功,穆穆 唐尧 年。” 元 陈文增 《春日田园杂兴》诗:“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4).繁盛貌。《逸周书·太子晋》:“万物熙熙,非 舜 而谁能?” 孔晁 注:“熙熙,和盛。”《史记·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宋 王禹偁 《尺蠖赋》:“春日迟迟,品汇熙熙。” 元 汤式 《一枝花·同前意》套曲:“咫尺间,九重内,唤得春来草木知,万物熙熙。”
(5).纷杂貌。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细民无轻去其乡之心,适乐土者熙熙而来。”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街上行人熙熙的来往。”参见“ 熙熙攘攘 ”。
(6).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漢語大詞典》
俗 sú《國語辭典》
俗 [ sú ]
名- 群众的风尚习惯。如:「礼俗」、「陋俗」、「入境随俗」、「移风易俗」。《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世人、一般人。汉·杨恽〈报孙会宗书〉:「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 尘世、世间。如:「还俗」。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自幼舍俗出家,在白马寺中修行。」
- 粗鄙的。如:「粗俗」、「鄙俗」。三国蜀·诸葛亮〈表废廖立〉:「国家不任贤而任俗吏。」
- 平凡的、平庸的。如:「俗士」、「俗人」。唐·白居易〈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诗:「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
- 大众化的、浅近的。如:「俗语」、「俗谚」、「俗文学」、「通俗小说」。
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名-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動-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续 ( 續 ) xù
续 [ xù ]
- 连接,接下去:连~。继~。陆~。狗尾~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编。~集。把茶~上。
- 姓。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噩噩 è è
(1).严肃切直。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虞 夏 之《书》浑浑尔,《商书》灝灝尔,《周书》噩噩尔。” 李轨 注:“不阿借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书与诗》:“ 扬雄 曰:‘…… 虞 夏 之《书》浑浑尔,《商书》灝灝尔,《周书》噩噩尔。’ 虞 夏 禪让,独饶治绩,敷扬休烈,故深大矣; 周 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则峻肃而不阿借。”
(2).犹谔谔。正言谏诤貌。 宋 范仲淹 《移苏州谢两府》:“此盖相公仁钧大播,量泽兼包,示噩噩之公朝,存坦坦之言路。”
(3).古朴;淳朴。 明 何景明 《七述》:“有应世之大人,秉持仁义,服被礼乐,其德温温与与,其象熙熙噩噩。量出海宇,志栖寥廓。”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时流争羡风姿,道我飘飘若神仙之侣,古道常留颜色,所云噩噩似 羲皇 上人。”
(4).肥腴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严助庙》:“ 陶堰 司徒庙 , 汉 会稽 太守 严助 庙也,岁上元设供,任事者聚族谋之终岁。凡山物觕觕,海物噩噩,陆物痴痴……无不集。” ——《漢語大詞典》
(2).犹谔谔。正言谏诤貌。 宋 范仲淹 《移苏州谢两府》:“此盖相公仁钧大播,量泽兼包,示噩噩之公朝,存坦坦之言路。”
(3).古朴;淳朴。 明 何景明 《七述》:“有应世之大人,秉持仁义,服被礼乐,其德温温与与,其象熙熙噩噩。量出海宇,志栖寥廓。”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时流争羡风姿,道我飘飘若神仙之侣,古道常留颜色,所云噩噩似 羲皇 上人。”
(4).肥腴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严助庙》:“ 陶堰 司徒庙 , 汉 会稽 太守 严助 庙也,岁上元设供,任事者聚族谋之终岁。凡山物觕觕,海物噩噩,陆物痴痴……无不集。”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