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丸熊良已苦,坩鱃谁曾馈。

王士禄清代〕《千秋岁 其二 题霜哺图为袁重其寿母

袁生把臂。珍重频相谓。从少日,依堂背。丸熊良已苦,坩鱃谁曾馈。

图反哺,清霜几下慈乌泪。

太息钦君意。菽水君何愧。门子洁,风人贵。母持灵寿杖,儿作斑衣戏。

歌一阕,为君侑祝千秋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丸熊良已

丸熊 wán xióng
用熊胆和制的药丸。《新唐书·柳仲郢传》:“母 韩 ,即 皋 女也,善训子,故 行郢 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嚥以助勤。”后以“丸熊”为母教的典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庶慰丸熊,更消织锦。” 清 赵翼 《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可怜一样丸熊苦,他课男儿此女儿。”  ——《漢語大詞典》
良已 liáng yǐ
痊愈。《史记·孝武本纪》:“﹝ 武帝 ﹞遂幸 甘泉 ,病良已。”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良已,善已,谓愈也。” 宋 陆游 《夏秋之交久旱得雨喜作》诗:“卧听病良已,行吟愁欲无。”  ——《漢語大詞典》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坩 gān《國語辭典》

坩 [ gān ]

  1. 罐瓮之类盛食物的陶土器。唐·陆龟蒙〈京口与友生话别〉诗:「蜀酒时倾瓿,吴虾遍发坩。」
  2. 参见「坩埚 」条。
鱃 xiū
鱃 [ xiū ]
     ◎ 松鱼,即“海鲇”。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馈 ( 饋 ) kuì
馈 [ kuì ]
  1. 进献,进食于人:“凡王之~,食用六谷”。
  2. 泛指赠送:~赠。~遗(wèi )。~送。~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