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名-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 姓。如晋代有阮籍。
籍 jí《國語辭典》
籍 [ jí ]
名- 书本。如:「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如:「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 籍贯。如:「本籍」、「原籍」、「祖籍」。
-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如:「国籍」、「会籍」、「党籍」。
- 姓。如汉代有籍福。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名-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 姓。如唐代有元稹。
-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 基本的。如:「元素」。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曲糵
亦作“麴櫱”。亦作“ 麴孽 ”。亦作“麯櫱”。
1.酒曲。《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麴糵。” 孔 传:“酒醴须麴糵以成。”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之一:“众庶之气,杂于阴阳,陶于变化者,其由麴孽乎!” 宋 苏轼 《盐官大悲阁记》:“秫稻以为酒,麴糵以作之。”
2.指酒。《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闒茸,沉迷麴糵。”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商嫖》:“每日价躭图麯蘖,谁知道慇懃呵杯酒有弓虵。”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酒》:“生来 嵇 阮 性,麯蘖助天机。”
3.酒税。《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掌书记 李袭吉 献议,略曰:‘国富不在仓储,兵强不由众寡,人归有德……至於率閭阎,定间架,增麴糵,检田畴,开国建邦,恐未为切。’” ——《漢語大詞典》
1.酒曲。《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麴糵。” 孔 传:“酒醴须麴糵以成。”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之一:“众庶之气,杂于阴阳,陶于变化者,其由麴孽乎!” 宋 苏轼 《盐官大悲阁记》:“秫稻以为酒,麴糵以作之。”
2.指酒。《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闒茸,沉迷麴糵。”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商嫖》:“每日价躭图麯蘖,谁知道慇懃呵杯酒有弓虵。”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酒》:“生来 嵇 阮 性,麯蘖助天机。”
3.酒税。《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掌书记 李袭吉 献议,略曰:‘国富不在仓储,兵强不由众寡,人归有德……至於率閭阎,定间架,增麴糵,检田畴,开国建邦,恐未为切。’” ——《漢語大詞典》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王猷 wáng yóu
(1).亦作“ 王犹 ”。犹王道。《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 徐方 既来。” 朱熹 集传:“犹,道。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非独兵威也。”《文选·束晳〈补亡诗〉》:“ 周 风既洽,王猷允泰。” 吕延济 注:“言 周 室风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中兴景命,再造王猷。”参见“ 王道 ”。
(2). 晋 王子猷 的省称。 宋 王十朋 《剡溪杂咏》:“閒乘雪中兴,唯有一 王猷 。”参见“ 王子航 ”。 ——《漢語大詞典》
(2). 晋 王子猷 的省称。 宋 王十朋 《剡溪杂咏》:“閒乘雪中兴,唯有一 王猷 。”参见“ 王子航 ”。 ——《漢語大詞典》
独擅(獨擅)dú shàn
独自据有;独揽,独自垄断。《战国策·秦策三》:“昔者 中山 之地,方五百里, 赵 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后汉书·班超传》:“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 班超 何心独擅之乎?’”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独擅阴阳三十秋,犹餘妙理未穷搜。饶君掬尽西江水,难洗今朝这面羞。” 郑观应 《盛世危言·纺织》:“论纱布之利,各国莫不讲求,尤以 英 为巨擘焉……技艺既精,心思尤巧,所由独擅利权也。” ——《漢語大詞典》
人伦(人倫)rén lún
(1).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 舜 )有忧之,使 契 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人伦睦,则天道顺。”《水浒传》第四二回:“这件是人伦中大事,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到教家中老父吃苦。” 曹禺 《雷雨》第四幕:“不要以为你跟 四凤 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2).人类。伦,辈,类。《荀子·富国》:“人伦竝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 杨倞 注:“伦,类也。竝处,羣居也。其在人之法数则以类羣居也。”《后汉书·陈蕃传论》:“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北齐书·文襄帝纪》:“﹝ 侯景 书云﹞禽兽恶死,人伦好生,僕实不辜, 桓 、 庄 何罪。”
(3).人才。《北史·杨愔传》:“典选二十餘年,奬擢人伦,以为己任。”
(4).指有才学的人。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
(5).谓品评或选拔人才。《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李贤 注:“《礼记》曰:‘拟人必於其伦。’”《北史·崔浩传》:“ 浩 有鉴识,以人伦为己任……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皆 浩 之由也。”
(6).指相面术,根据人的相貌占断祸福。《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太子詹事 卢齐卿 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 爽 ( 诸葛爽 )有人伦之鑑,覩王之状貌,待之殊厚。”《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陈尧臣 善丹青,精人伦。” ——《漢語大詞典》
(2).人类。伦,辈,类。《荀子·富国》:“人伦竝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 杨倞 注:“伦,类也。竝处,羣居也。其在人之法数则以类羣居也。”《后汉书·陈蕃传论》:“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北齐书·文襄帝纪》:“﹝ 侯景 书云﹞禽兽恶死,人伦好生,僕实不辜, 桓 、 庄 何罪。”
(3).人才。《北史·杨愔传》:“典选二十餘年,奬擢人伦,以为己任。”
(4).指有才学的人。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
(5).谓品评或选拔人才。《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 郭太 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李贤 注:“《礼记》曰:‘拟人必於其伦。’”《北史·崔浩传》:“ 浩 有鉴识,以人伦为己任……外国远方名士,拔而用之。皆 浩 之由也。”
(6).指相面术,根据人的相貌占断祸福。《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太子詹事 卢齐卿 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 爽 ( 诸葛爽 )有人伦之鑑,覩王之状貌,待之殊厚。”《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陈尧臣 善丹青,精人伦。” ——《漢語大詞典》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名-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 姓。如明代有表貢。
-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