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汞一门不可依,金丹秘诀圣无知。
真阴真阳是真道,只在眼前何远讨。凡流岁岁烧还丹,或见青黄自云好。
志士应愿承法则,莫损心神须见道。但知求得真黄芽,人得食之寿无老。
黄芽不与世铅同,徒以劳身不见功。虚度光阴空白首,何处悠悠访赤松。
神水华池世所希,流传不与俗人知。还将世上凡铅汞,相似令人迷不知。
青龙逐虎虎随龙,赤禽交会声嗈嗈。调气运火逐禽宫,丹砂人腹身冲冲。
五行深妙义难知,龙虎隐藏在坎离。还丹之术过数百,最妙须得真华池。
丹砂其位元非赤,四季排来在南宅。流珠本性无定居,若识其原如秋石。
日魂月华二气真,含胎育子自堪神。变转欲终君自见,分明化作明窗尘。
铅汞一门不可依,金丹秘诀圣无知。莫将世人凡铅汞,论年运火共相持。
天生二物应虚无,为妻为子复为夫。三五之门为日月,能分卯酉别终初。
全养天然禀至神,冲和之气结成身。富贵只缘怀五彩,心知铅汞共成亲。
乾坤不互相为避,采取元和在天地。十月养成子母分,贤者何曾更运气。
玄黄溟溟不可辨,铅汞之门义难显。世人不晓定其源,细视五行定听见。
婴儿漠漠不可悟,徒以劳神虚自苦。但知会得圣人言,即是分明天上路。
三四同居共一室,一二夫妻为偶匹。要假良媒方得亲,遂使交游情意密。
浮沉恍惚往难辨,悟取迷途年月远。欲知灵药何日成,阳数终须归九转。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稀。
乾天为父坤为母,南方朱雀北玄武。年终岁久俱成土,时人何处寻龙虎。
三人义合同为宗,常移日月照其中。已遇三花金玉液,九转须终十月功。
青龙本质在东宫,配合乾坤震位中。白虎自兹相见后,流珠那肯不相从。
龙虎修来五转强,炉中渐觉菊花香。如今修鍊正当节,莫使悠悠岁月长。
欲识丹砂是木精,移来西位与金并。凡人休处寻踪迹,恍惚中间互窅冥。
悟者犹如返故武,迷途不易寻路苦。三人运合同一源,本姓何曾离宗祖。
一人本有一人无,金公为妇木为夫。玄冥深远不可度,志士何曾肯强图。
立天汪汪配地黄,男精和合并同房。白液炉户随分化,时人服者莹心凉。
金木伤相谁定原,五行相返自相连。世上黄龙阴火白,谁能识得黄芽铅。
世上铅汞不相依,志士元知在坎离。贤者共藏人不见,淮南修秘在华池。
九转丹成岁欲终,开炉欲见药花红。水火变来俱作土,时人何处觅金翁。
铅汞相传世所希,丹砂为质雪为衣。朦胧只在君家舍,日日君看君不知。
还丹入口身自轻,能消久病去妖精。贪爱自兹无所染,能改愚人世与情。
谁悟灵丹出世尘,三花会合与龙亲。君看前后鍊丹者,误杀千人与万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2).指炼丹。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专心在铅汞,餘力工琴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女少长喜閲《道藏》书,且多妙解。於炉火铅汞之事,独不深信。”
(3).道教语。指先天元气。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丹元养铅汞,胎息调龙虎。” ——《漢語大詞典》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商君书·说民》:“塞私通以穷其志,启一门以致其欲。”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丈夫在富贵,岂必守一门。”《朱子语类》卷三九:“只有此一门,舍此则无从可仕,所以 颜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韩非子·八经》:“下不一门,大臣不拥。”《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 京兆 先时杰,琳瑯照一门。”《水浒传》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清 郑燮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曹 氏父子, 萧 家骨肉,一门之内,大小殊轨。”
(4).一个来源。《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5).犹言一类。 晋 张华 《游猎篇》:“荣辱浑一门,安知恶与美。” 清 刘毓嵩 《古谣谚序》:“ 臧 氏 懋循 之《诗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语》,则謡谚并收,然皆以謡谚各列一门,而非以謡谚特编一集。”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南齐书·刘绘传》:“ 绘 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 张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缓韵, 顒 辞致綺捷, 绘 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 刘绘 贴宅,别开一门。’”《西游记》第二回:“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7).一件,一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一门亲事,十分指望着九。”《红楼梦》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门正经亲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东西。” 老舍 《正红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自己也去学一门手艺。”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梁斌 《红旗谱》十三:“ 二贵 离不得哥哥,他们自小儿在一块长大,这一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是一门里哭。”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依 [ yī ]
動- 靠著、倚傍。如:「依山傍水」。《說文解字·人部》:「依,倚也。」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倚靠、倚託。如:「相依為命」。《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故倦游, 雖貧,其人材足依也。」《文選·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按照、遵循。如:「依次」、「依樣畫葫蘆」。《楚辭·屈原·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 聽從、順從。如:「咱們就依著他的話吧!」《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
- 情況沒改變、老樣子。如:「依然故我」。唐·方干〈獻王大夫〉詩二首之二:「歷任聖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2).指鸦片、红丸一类毒品。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一:“﹝ 小喜 ﹞后来吸上了金丹,就常和邻近的光棍们来往,当人贩,卖寡妇,贩金丹。” 阮章竞 《赤叶河》第一部:“赶快弄钱去 高庄 买金丹,留大先生住一宵,好好的求求他。” ——《漢語大詞典》
-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
-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
-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
-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2).指失去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隆 至江边伐荻,为大蛇盘绕…… 隆 僵仆无知。” 宋 陈师道 《妾薄命》诗之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3).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朱熹 集注:“ 孔子 谦言己无知识。”《史记·酷吏列传》:“此愚儒,无知。”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居今之世,而欲进説於明公之前,不得其间而求入焉,则亦可谓天下之至愚无知者矣。” 巴金 《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4).指不明事理的人。《后汉书·杨震传》:“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 鲁迅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
(5).无人知晓。《东观汉记·杨震传》:“天知神知,何谓无知!”
(6).犹言没有匹配。《诗·桧风·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郑玄 笺:“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